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是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于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从业人员共计7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9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15人、工程师29人、助理工程师21人),其他人员6人(见表)。
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
从左至右:站长兼党委书记张安京、副站长张新华、常务副站长兼总工程师叶超、副站长刘文臣
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990年10月正式成立,其前身为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水文地质总站。2003年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北京市地下水质、水位动态和地面沉降的监测、评价、预报工作;承担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监测、分析等具体工作;承担地下水人工排水和回灌的技术性工作,开展有关开发利用以及技术交流与合作工作;负责北京市地质中心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目前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主要在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害等方面开展监测工作。总站监测网主要有地下水水位监测网、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地下水水位监测覆盖面积6528km2,监测点总数580个(含国家级40个、市级540个,其中,专门监测点180个)。监测方法为自动和人工监测相结合(自动监测点145个、人工监测点435个)。监测频率为自动监测孔每孔每天监测1次,人工监测孔每月进行6次监测。
地下水水质监测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地下水水质监测点320个(其中,国家级40个、市级280个)。监测频率为每年枯、丰水期各监测1次。每年提交地下水水质现状简报和年度报告。为了今后能够从平面上、垂向上即空间上系统地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立体分层”监测,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正在实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程”,主要是建立2个网络,即“平原区1:5万的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和“污染源监控网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定期发布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提供技术支持,为强化水污染源和水环境管理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市2002年开始建设“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建成了基本覆盖北京市地面沉降区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含地面沉降监测站网、地面沉降专门监测网、地面沉降GPS监测网和地面沉降地下水动态监测网4部分。其中,地面沉降监测站网主要包括天竺、王四营、来广营、八仙庄、平各庄、张家湾,以及榆垡7个地面沉降专门监测站,站内设置基岩标、分层标、孔隙水压力孔、地下水动态观测井,以及常规气象监测站等监测装置与设备;地面沉降专门监测网包括100个地面沉降专门监测点、100个GPS与沉降专门监测一体点和借用约200个监测点;地面沉降GPS监测网包括1个基准站、2个连续观测站和111个GPS观测墩;地面沉降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包括约85眼潜水井和230眼承压水井。
天竺地面沉降监测中心
北京市地裂缝监测点1个,位于顺义区高丽营镇西王路村。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测量仪器、化验仪器、计算机及绘图软件、激光打印机、交通设备等。
Diver水位自动监测仪和自动传输装置
XY-2水文多参数遥测系统
水位自动监测仪共有145台(其中,Diver自动水位监测仪123台、XY-2型水位监测仪22台),每日采集数据并传输1次。
地面沉降监测仪器用于基岩标、分层标测量的JS型CCD静力水准仪55套,孔隙压力传感器BGK-4500S(北京基康)16套,水位传感器(差压通气型)MPM426W(中美麦克)37台,GPS天宝仪器1台。
自动孔隙水测压标
多通道振弦信号采集仪
运输车辆6台。中心实验室1个。
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仪器运行基本正常,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数据处理精确先进,实验室测试结果科学可靠。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北京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内部数据库已经建成,库内包括水位、水质监测孔的基本情况(监测孔类型、井孔结构、经纬坐标、孔口标高、地面标高)和历年监测数据。
地面沉降数据传输为光纤和微波传输,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安全。专门编制了“地面沉降网络服务器软件”和“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客户端数据处理软件”。由地面沉降网络服务器将采集的监测数据通过宽带网络传回监测中心站,再用“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客户端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原始数据,实现原始数据文件入库形成原始数据库,由原始库数据根据各传感器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所需物理量的成果库数据,并对观测成果数据进行图件绘制。
地面沉降数据传输及可视化系统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一)每年提交的主要监测成果
通过网络每月向社会发布地下水水情月报,3月中旬发布枯水期地下水水情预报,10月中旬发布丰水期地下水水情简报;定期提交北京市平原区年度地下水污染监测报告、年度地下水变化量报告及年度地下水回灌报告;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地面沉降季度监测报告、年度监测研究成果报告。
(二)完成的其他项目
1.“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北京示范区工程”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的示范研究项目之一,主要任务是:①引进30套地下水自动监测仪,调整与优化北京平原地下水监测网;②引进荷兰地下水信息系统REGIS,合作开发REGIS CHINA;③引进地下水模型系统GMS5.0(含MODFLOW/MT3D),合作建立北京平原区孔隙水区域地下水模型,为地下水人工补给和地下水开发提供最优方案。
2.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项目。该项目查明了工作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环境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并进行了地下水系统划分。对平原区和山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客观评价了地下水环境以及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状况;研究地下水防护条件,并进行脆弱性分区。基于组件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具有数据管理、信息查询、空间分析、辅助决策,以及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分析等多项功能的“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空间分析系统”。
3.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项目。围绕首都发展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综合运用现代勘查技术,开展了北京市辖区浅层地质结构、活动断裂及地面沉降、表层岩土体地球化学背景及污染状况调查,获取了城市规划发展的综合地学信息;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及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同时,优先开展奥运场馆规划区大比例尺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为奥运场馆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和应急指挥搭建可视化平台。
六、法制建设
为保障监测的制度化和长期化,保证监测设施长期、有效地使用,避免政府投资浪费,曾向北京市人大提交了《北京市地勘部门监测设施损坏情况报告》,并将地下水环境监测设施的立法保护纳入到正在编制的“北京市水污染保护条例”中。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