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
2010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ZEDPavilion)
城市最佳实践区伦敦案例
世博会零碳馆是在世博局大力支持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项目,该项目由两栋零二氧化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座落在上海馆的北侧。通过传承来自伦敦的世界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BEDZED科技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采用本土化的产品实现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该项目总面积2500平方米,在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的向世博游客们展示了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建筑领域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5%,建筑传统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自于建筑设备对电力和燃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为了减少建筑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建筑一方面需通过各种节能设置减少对能耗的需求,另一方面需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全部能源需求以实现建筑的零二氧化碳排放。
在零碳馆中,暖通需求由太阳能风力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风帽系统和江水源公共系统提供。电力则通过建筑附加的太阳能发电板和生物能热电联产生并满足建筑全年的能量需求。由于零碳馆位于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带,为了减少建筑的暖通耗能,零碳馆采用太阳能热水驱动的溶液除湿和吸收式制冷系统以给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同时灵活转动的二十二个风帽利用风能驱动了室内的通风和热回收。由风帽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相结合的体系同时提供循环风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访客的热舒适度,本案例利用世博的区域级江水源热泵体系设置冷辐射吊顶。使得项目在世博期间能够为访客提供最低能耗的舒适体验。
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水的高效利用。本案例中采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回收最大效率的减少水资源的流失污染,据初步统计,本案例收集的雨水和净化的中水量将大于建筑消耗的水资源量。
为了进一步诠释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零碳案例提供了高效利用城市废弃物的生物能热电联系统,该系统将食品废弃物和有机质混合,通过生物过程降解,并产生电和热以实现生物能的释放,该系统处理后的产品能够用于还田作为生物肥使用。
在建筑的形体设计中,为了尽可能大量利用被动式的太阳能源,建筑形体的各向角度都针对能源收集方式做了优化。南向立面透过阳光间将太阳能转化为室内热能,南向屋顶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北向屋顶通过漫射太阳光培育绿色屋顶植被,同时北向漫射光为室内提供了相应的自然采光照明。
零碳馆的材料和构件通过精心挑选实现了整体结构的气密性,隔热性和蓄热性。由于采用整体外保温的策略,通过气溶胶(Aerogd)的设置,将有效减少室外热渗透。外保温内侧的重型墙体在这一设置下将能够吸收多余的热量,稳定室内气温波动。单向三层玻璃窗的设置在接受阳光同时将室外的热量阻挡在室外。
该项目由ZED零碳中心完成,英国建筑科学院以此项目作为英国以外可持续设计的标杆,并邀请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中国产材料,设备赴英国参展,在欧洲推广中国节能减排产品。
据项目计划,世博会开馆后将举办一系列节能减排领域的项目和公益活动,使访客亲身全方位体验零碳生活方式。
世博会零碳大展
世博会伦敦零碳馆的展示工作分为零碳示范房、零碳展示、零碳行动、零碳体验和零碳标识、零碳媒体。通过全方位的访客体验,我们可以实现访客对于对抗气候变化的建筑体验和感知。
零碳示范房为零碳馆三四层的六套样板房,每套样板房内,我们将征集最环保的建筑和室内产品,包括家具、门窗、电器、内饰等,力邀六位室内设计师,以六种不同的风格让访客体验六种生活方式的零碳屋,体验包括未来风格、田园风格、极少主义等。所有参与此项目的供应商将成为零碳体系和英国建筑科学院的示范产品。
零碳展示是一系列为期半个月的主题零碳展,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建筑科学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一系列组织将于展馆中设置一系列的技术主题展,从各个角度展示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成就。
零碳行动是结合零碳餐厅、零碳报告厅和零碳大厅组织的一系列为期半天的讲座系列、酒会系列和活动仪式,包括零碳服装节、零碳艺术节、零碳文化节等,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活动实现多元化的视角。
零碳风物是一系列场馆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我们将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让访客体验零碳的生活方式,包括零碳厨房、零碳餐厅和零碳商店等等。
零碳标识是在展馆中墙面、楼板和天花板上设置的建筑指向和标识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以结合特定的小知识、小提示来实现和提醒访客实现建筑环保的生活方式。
零碳体验是安排关键访客在零碳示范屋居住。
零碳媒体是结合各种媒体机构开展的一些列推广零碳馆参与方的活动,工作包括制作和伦敦零碳馆相关的专题纪录片,录制和伦敦零碳馆相关的电视专题栏目和定期新闻和媒体发布。
该项目由ZED零碳中心完成,英国建筑科学院以此项目作为英国以外可持续设计的标杆,并邀请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中国产材料,设备赴英国参展,在欧洲推广中国节能减排产品。
据项目计划,世博会开馆后将举办一系列节能减排领域的项目和公益活动,使访客亲身全方位体验零碳生活方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