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环境监控?
环境监控是什么环境监控是环境保护及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所处环境质量的好坏,要求环境保护及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加大透明度。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环境监测手段,运用新的通讯网络技术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实施长期、连续、有效监测,科学准确、全面高效地监测、管理所辖区域的环境状况,使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工作达到监测科学、管理高效、执法公正的新境界。
在这样的背景下,简单的视频监控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自动监测站在传统视频监控上基础上,融合了动力环境监控、水质、大气等监测数据形成一套综合可视化监控系统,自动监测站综合安防监控成为安防监控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环境质量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对于环保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执法监督,对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防治等均有特殊的意义。
环境监测中现场采样造成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一、水质方面:
1、采样瓶的清洁程度
2、采样点位是否合适,应该按规范走
3、保存药剂是否添加和药剂的质量
4、运输过程中是否阳光直晒或者震荡或者溢出或者接触污染源
二、大气方面:
1、吸收液是否在有效期内
2、是否恒温
3、吸收液运输过程是否密封
4、是否阳光直晒
5、滤膜是否有破损
6、采样系统气路是否密封
7、传感器是否经过校准且有效
8、气象条件是否符合监测要求
三、噪声方面:
1、气象条件
2、声级计是否经过校准,标准声源是否准确
3、防风罩是否使用
4、点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特殊点位才去的特殊采样手段是否正确。
环境监测的分类方法:
1.按照监测目的分类
(1)例行监测例行监测又称常规监测或监视性监测,是对指定的项目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评价环境标准的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等,是环境监测部门的日常工作,其工作的质量是环境监测水平的标志。
例行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
(2)应急性监测应急监测又称特定目的监测,监测的内容和形式很多,除一般地面固定监测外,还有流动监测、低空航测、卫星遥测等。
(3)科研监测科研监测又叫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所进行的高层次监测。
科研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找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专项调查监测某环境的原始背景值,或参加某个项目的环境评价等。当收集到的数据表明存在环境问题时,还必须研究确定污染物对人体、生物体等各种受体的危害程度。
2.按污染物存在的介质分类
(1)水质污染监测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底泥中的物理指标(色度、电导率、温度、悬浮物等)、化学指标(重金属、无机盐类、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农药、挥发酚等)和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等进行监测。
(2)大气污染监测对大气中的悬浮颗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汞等一次污染物和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3)土壤污染监测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量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测。
(4)固体废弃物监测对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重金属等指标进行监测。
(5)生物污染监测当生物从环境中摄取营养时,水、空气、土壤中的污染物质随之进入生物体内。植物的监测项目大体与土壤监测项目类似,水生生物的监测项目依水体污染情况而定。
(6)噪声污染监测现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业和生活噪声产生的污染日益严重,噪声污染的监测和噪声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7)放射性污染监测随着核武器实验、核电站的发展及原子能和平应用的日益增多,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与日俱增,它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而对放射性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3.按照监测部门分类按专业部门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卫生监测、气象监测和资源监测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