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在国内外的现状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仍面临诸多瓶颈 中科院3日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2020 年,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至60%,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报告预计如果中国采取较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且在有效的国际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下,中国的碳排放可争取在2030年到2040年达到顶点,之后进入稳定和下降期。 专家表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要实现上述目标,仍面临诸多瓶颈。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长期制约因素。据了解,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大气污染中仅二氧化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GDP的2.2%。虽然中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结构,但是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5%左右仍为煤炭,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很难改变。 参加两会的委员和代表们指出,长期来看中国能源消费仍将稳步上升,短期来看扩内需过程中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刚性,加上节能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需要继续“冲刺”。 代表们指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的投入动力在减少,今年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这时,政府就面临保增长和调结构的选择。在保增长的时候,如何使节能减排工作跟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目前中国处于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水泥、钢材、电镀等高耗能的行业含碳量非常高。这也给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压力。如何提高这些行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在生产最好的产品的同时使碳的排放量达到最小是我们今后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第三,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则是制约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实现低碳经济是保护气候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真正实现低碳经济还需要先进科技的支撑。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HFC23焚烧、氧化亚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并储存技术等。 最后,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淡薄,更多低碳经济停留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比如在夏季,如果办公室空调调高1摄氏度,以每天开10小时计算,则1.5匹空调机可节电0.5千瓦时。每节约1千瓦时的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千克;开车时快速启动和急刹车只能节省4%的时间,而燃料消耗却增加39%,一些有毒物质排放则增加5倍以上。 美国新能源政策将加大中国减排压力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对绿色能源,低碳经济情有独钟。奥巴马在其新能源政策中承诺,在未来10年内耗资1500亿美元刺激私人投资清洁能源;实施“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降低80%。 为积极应对碳排放,奥巴马计划自2012年起,连续10年拨款150亿美元给环境署用于推广新能源市场化,未来10年建立起一支6450亿美元的能源基金,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清洁环境和推广可再生能源。 此外,奥巴马还要求,全球合作建立一个规模巨大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世界组织,如果哪个国家浪费能源就必须购买温室气体排放权。显然,美国期望成为全球清洁替代能源的领头羊,其必然利用在环保和节能技术等低碳技术上的先发和领先优势,强制推行限制碳排放等新的绿色壁垒。 在美国新能源技术革新的带动下,包括英法日在内的不少发达国家政府在最新的拯救经济计划中都不约而同地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英国提出到2050年建成低碳经济社会;日本正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德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制造业,成为该国主导产业。这种国际大环境将使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合作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将掌握先机,掌控世界发展的主动权。 美国的减排政策从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到奥巴马提出新能源政策,可以说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这无疑会使本来就在国际上面临减排压力的中国要面对更艰难的局面。不久前刚刚结束在华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6�1克林顿就将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作为访华的一项重要议题。双方“在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方面,同意在现有基础上建立重要的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以尽快转向低碳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专家认为,这预示着中国今后可能会被要求在减排方面更多地“共同承担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10年中暂时没有强制性减排的任务,但在今后将面临着强制性减排的可能性。 代表委员敦促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九三学社中央在有关提案中呼吁,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以限制排放温室气体已逐渐成为全球性共识,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中国负责任形象的展示,也是中国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机遇所在。 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提案认为,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发展可再生能源,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等。因此,应尽快组织战略研究,统筹考虑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现实能源结构,把握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明确战略定位,选择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循序渐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开展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关于政策支持方面,提案指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期,必须依靠政府的管理和政策的引导。除了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征收能源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惠及担保等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创建清晰的稳定的政策框架。如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确定近期和长期的碳价格,为碳交易建立起竞争性的商业框架;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拆除技术转让的贸易壁垒;制定支持低碳经济新技术推广政策;公布政府支持研发的低碳经济新技术等。 提案还建议,自主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目前,在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下,上海和保定市已经开展低碳城市的试点,而由政府主导的试点示范工作却还迟迟未开展。提案建议选择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敢于改革开放的地区,抓紧实施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 代表和委员们敦促,中国面临强大的外部压力和自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需要, 发展低碳经济时不我待。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