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为什么说对美国的危害要大于中国?
日本政府要将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所导致的100多万吨污水排入大海,这会直接给日本以及周边国家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而日本政府显然是置若罔闻,不顾周边国家的反对,不顾本国渔民的反对,毅然想要将这些核废水排入大海。东京电力公司现在每天新增140吨“处理水”,估计到2022年9月将达到储存罐上限137万吨。我真的将大量的未处理废水排到太平洋,那么受害的一定是太平洋沿岸到各国。
按照2011年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以后,对于日本核辐射的追踪以及洋流来看,显然,日本核泄漏会给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都带来危害。只不过是对于周边国家,谁最先受到伤害隋伤害的严重程度不同罢了。如果日本政府执意要将这些带有放射性元素的核污水排放到太平洋,根据太平洋的洋流运动,显然,相比较中美两国来说,美国应该是最先承受伤害的国家。
虽然中国是日本的近邻,而美国却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但是日本福岛核电站直接面对太平洋,核污水排泄点位于日本东海岸,又位于日本暖流的末端。正常在日本海域,太平洋赤道地区上来的暖流是沿着菲律宾外海琉球群岛直奔日本本土北上,也给日本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也就是说日本暖流是自南向北的强洋流,而被排放的核废水只会顺着日本暖流往北往西走。
这就意味着日本强暖流会将污染的核废水直接带往北太平洋,逐渐与白领海峡的寒流汇合,形成新的洋流,进而沿着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南下,最终回到太平洋温暖地带。也就是说,被污染的核废水首先达到加拿大和美国,它们不会在第一时间接近中国大陆近海。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不会受到伤害,因为太平洋洋流再怎么运动也不会将所有的核污染废水带走,还会有一些残余的废水,随着其他暖流在太平洋海域逐渐扩散。
这样的状况下,日本核废水自然也会扩散到太平洋中部地区,沿着琉球群岛,逐渐渗入我们的东海和南海。这样的结果只是时间问题,核废水必然会污染海洋生物,进而通过食物链,最后危害到人类自身。核污染主要是损害人类DNA,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这些都会损害人体DNA,并且这些放射性核素很难消除。从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日本核废水里 7 种主要元素,其中的 氚同位素是最好不处理的。
如果日本政府执意将核废水排到太平洋,那么受害的不仅仅是周边国家,而是整个太平洋沿岸,周边国家包括远在万里之遥的加拿大和美国。虽然美国会首先被洋流所携带的核废水污染,但是远隔万里的美国依然是没有那么担忧。毕竟美国目前最担心的不是日本核废水问题,而是自己的霸主地位可能被推翻的问题,自然对日本这一举动并不放在心上!
日本政府准备将福岛核电站冷却堆心的废水100多万吨废水排放大海。虽然其声称排放的废水是经过处理的,除了无法过滤的其中的氢同位素“氚”之外,经过海水稀释后基本上是安全。然而这一举动仍然遭到环保组织、福岛部分民众、渔业组织的反对。周边国家对于日本政府的行为也进行了规劝,建议慎重考虑。
向大海中倾倒核废水,自然会造成了放射性物质的泄露,虽然废水经过处理和稀释。这对于周边海域的影响比较直接。有人称福岛的废水进入大海中,对于美国的影响要远大于对中国。这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海水本身并非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受到风向、地球偏转力、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不断流动,这也就是“洋流”。
考虑到排放成本问题,日本政府大概率会选择就近排放,也就是在福岛周边的海域排放。福岛位于日本东北部地区,毗邻著名的北海道渔场。这里是自北向南的“千岛寒流”和自南向北的“日本暖流”交汇处。两股洋流汇聚后形成了一股自西向东流动的“北太平洋暖流”。这股暖流将会穿过北太平洋海域,最终会到达北美西海岸,大致是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区域。然后暖流受到阻挡开始分流,北上的叫“阿拉斯加暖流”,南下的“加利福尼亚寒流”。
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有很多北海啸冲离海岸的船只和废物流向了大海。其中美国阿拉斯加海岸警卫队就在次年4月5日成功拦截击沉了一艘日本顺洋流漂来无人“幽灵渔船”。洋流从日本到北美整个过程大概1年的时间,但是放射性物质氚能到达的时间和浓度却不明。网上那些所谓的污染物扩散的电脑动态图,大多是没有考虑洋流的情形下做出来的,所以没有参考价值。
关于“氚水”本身的危害。可以确认的事是“氚水”本身是有放射性的。很多科学家很早都用动物进行了试验,注入不同剂量的“氚水”,结果随着计量的增加,试验动物的患癌几率也随之升高。向大海中排放稀释后的氚水的危害性,这目前还在人的认知之外,因为还没有相关科学家对此进行过试验研究。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到目前对于此事没有给出明确态度的原因。从个人和利益角度来看,毫无疑问拜登政府的官员对于排放问题也必然持反对态度。然而,从政府层面,他们想要反对就必须给出明确的依据,很显然是拿不出来的。
虽然对于稀释后的氚水研究还没有,但是对于3.11地震后的核泄露物质研究还是有的。在福岛核电站爆炸后,含有放射碘、碳 14、钴 60 和锶 90、铯134、铯137等放射性元素的物质进入水体。根据PNAS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这些放射性物质到达北美的的时间大概2.1年。然而科学家发现经过海水的稀释,到达西海岸的辐射量很小-每立方米不到1 Becquerels。这比饮用水可接受的限度低1000倍以上。相关的研究事实情况,其实也是日本政府胆敢将稀释后的“氚水”排放的主要原因。然而已知的没问题并不代表真不会出问题,危害性可能会在未来逐渐显现。然而日本政府还是决定这样做,毕竟这是解决问题最省钱,最方便的办法。如果出问题了,可能相关责任人都已经作古了,无处追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