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是经济适用型还是高端豪华型
“十二五”期间,中小城镇与农村水环境治理将成为我国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国家将鼓励与要求县级镇、尤其是重点镇建立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需求巨大。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国水博览会召开了“中国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专题论坛,重点探讨“十二五”期间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中小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存在哪些难题?许多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污水的无序乱流,不仅直接污染了小城镇自身生态环境,而且造成了河湖水体的严重污染,甚至成为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可谓困难重重。众多难题中,首当其冲的是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的问题。本次论坛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总结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存在的四大问题。第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至今为止,我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省份尚有106个设市城市还没有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65%左右的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第二,项目实施机制不完善。一是部分项目流于形式,在项目规模确定、技术选择、管网配套、集中处理与分散布局等方面缺乏可行性分析研究,给项目建设和运行埋下了隐患。二是技术决策行政化,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没有区分,没有按照企业建厂、政府建网的原则来组织建设。三是不严格遵守项目业主负责制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招投标制度。第三,配套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有的地方只有污水处理厂,没有管网。“十一五”过后,管网滞后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污水的收集和污水处理能力的发挥。另外,许多地方都没有进行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进口处污水COD含量仅为100毫克/升,大大低于全国250毫克/升的平均值,造成污水处理效能下降,单位COD削减能耗大大提高。第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缓慢。大量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后,污泥的问题相继暴露出来。目前全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绝大部分污泥都是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厂简单填埋。另外,我国许多中小城镇虽然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但运营方面也存在几方面问题。第一,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负荷率低。根据环境保护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筛查情况,目前全国仍有263座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占投运污水处理厂的13%)没有达到“污水处理厂投运一年负荷率不低于60%、投运3年不低于75%”的基本要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低,减排效率降低。西方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厂进水COD的浓度在600毫克/升以上,最高的可达700毫克/升以上,而出水只有20毫克/升,实现了大部分COD的削减。与此相对照,我国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的COD浓度不足200毫克/升,出水浓度50毫克/升~60毫克/升,削减量只有这些国家的1/3~1/4,而电能和材料的消耗却并不低。第三,污水处理厂水质监管、检测不完备。部分县市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污水水质监测机构,缺乏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的有效监管。有的厂甚至没有自己的化验室,难以保证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化验制度也不完善。第四,污水处理收费不足。许多地方污水处理费收缴率偏低,自备水源多、管理漏洞多的地方情况更为严重。没有节制地用水、大量排放污水、污水处理多头管理是加大污水处理费收缴难度的重要原因。中小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应坚持什么原则?解决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建设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要做到规划先行。在规划中,应该根据中小城镇及农村的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官平认为,中小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处理工艺方面,要在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和建设时,充分考虑中小城镇及农村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城镇管理不够健全的特点,选择技术要求一般、管理要方便简单、机械设备少、维护工作量小、不一定要达到自动控制。工程建设方面,在建设资金受到限制时,可以采用“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安排,总体布置中应留有发展用地。设备选型方面,可根据中小城镇及农村的需求选用国产设备。但要注意的是项目建设一定要按标准、重质量的完成,避免投标人“因陋就简”造成的质量隐患。其次,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大集中的倾向,造成建设规模偏大、排水系统规划不合理、排水管网建设迟迟不到位等问题,既加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运行成本。中小城镇及农村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总体规划、污水收集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出水排放和污水再生利用的去向适度集中。对城镇布局分散和适宜就地成规模再生利用的地区,应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适度分散的处理方式。此外,应该对污水有正确的认识,对污水治理有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观念。对于缺水地区,实施污水的再生利用不仅可以缓解资源性缺水问题,也可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污水再生利用应当分析当地水资源利用结构,确定再生水资源利用方向和利用水量,把再生水资源纳入本地区水资源开发规划,并据此做出计划安排。小城镇污水处理还缺什么?要打破发展困局,寻找适合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设备显得极为迫切。目前我国缺乏适合中小城镇及农村市场特点的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的污水处理设备,已有设备普遍存在技术性能不稳定、故障率高、专用维修工具和备品备件缺乏等问题,加之培训和售后服务力度不够、设备后期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导致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不高。为此,本次论坛上,企业纷纷推出了适合我国中小城镇及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适合偏僻地区使用的人工快渗――高级生物塘系统组合工艺。人工快渗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出水水质良好,快渗池对COD、BOD的去除率在85%以上,氨氮去除率一般在90%以上,SS去除率在95%以上;生物塘具有脱氮除磷的效果,总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7%,比单纯的人工快渗工艺对总磷的去除率提高约27%~57%。两者结合,不仅有效改善了工程水质净化效果,实现了水质的达标排放,还改善了工程景观面貌。此项工艺适用于污水收集较难、需要分散处理的中小城镇及农村小型污水处理厂,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由于地域偏远、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运行复杂费用高、污泥处置易引发二次污染等造成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同时,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水处理效果好、没有生化活性污泥产生的优点。目前已经有60多个污水处理厂(站、设施)采用这项工艺技术,一般城镇污水经处理可以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会上还着重介绍了由膜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发展而来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此工艺具有生物降解能力强、降解时间可控,污泥停留时间(SRT)可控、污泥浓度高,有机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停留时间充分、剩余污泥量少,设备紧凑、占地少,处理过程可自控、操作方便等特点;适合密集地区采用。此外,论坛还就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展开了讨论,讨论中提出,通过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是加快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发展的必由之路。此次“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论坛是2010中国水博览会水务高峰论坛的专题论坛之一。水务高峰论坛集中讨论了我国水务方面的热点问题。本次水博会汇集了19个国家和地区的256家参展企业,展会设置了水务、雨水收集与利用、水业设备、信息化、节水、防汛抗旱等多个主题分区,为水务从业者与政府官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