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厂制网流程?
印花平网制网,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一方面完善了胶片感光法,另一方面开发了一些新方法。由于新方法还不够成熟或其它原因,尚未能普及。所以,目前仍然主要采用胶片感光法。
一、胶片感光制网法 这种传统方法的制版过程,主要包刮绷框、上胶、曝光、显影、固化等环节。
(一)绷框
1、框架材料 主要有两种材料,一是异型钢管,二是铝合金异型管。前者质量大,手工搬动不方便,但成本较低。后者模仿日本东升公司产品,质量轻,操作方便,但成本较高。
2、框架构形 为提高抗拉强度,防止框架变形,常将框架的长边压成外突弧形,外突程度随框架长度变化,一般为2-3公分。
3、绷框前框架处理 新框用碱性洗涤剂洗清油污或用砂皮纸打磨丝网粘合面(此法较受欢迎),以提高粘结牢度,旧框除扯去原网外,还得刮净残浆和旧胶。
4、涂布粘合剂 一般用聚乙烯醇缩醛胶,在框架贴布面涂布,要求涂布薄而均匀,不能堆砌,新框须涂布二次。
5、绷框设备 一般采用二种形式,一是螺杆式绷框机,另一种是气压式绷框机。前者以螺杆转动拉伸原理,用手动或电动分别从经纬两个方向拉伸丝网铗子,拉伸丝网。后者用气动方式,将设定的气压传递到各个丝网铗子拉伸丝网。 这两种设备,绷框原理和绷框过程可以说是相同的,只是动力不同,但是在丝网张力控制上的效果是不同的。前者是根据螺杆拉伸程度,后者是根据铗子上的气压。其均匀性、重现性和误差比前者要科学得多、精确得多。特别是2米×3米以上的大框架,气动拉伸更显出其优越性。 在气压拉动型的绷框机上,我们可以看到用于夹丝网的铗子,有的很大(约25cm),有的很小(约12cm)。很明显,大铗子不如小铗子,这是因为铗子一旦扣紧,在另一个(垂直)方向上受力时,整只铗子可以移动但夹在里面的丝网是无法再拉伸的,极易造成框架上的丝网不均匀。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我们也可以认为铗子越小越好。
6、绷框操作 1)程序: 装框架→覆丝网→丝网上铗→设定气压→开气→顶框架→涂溶剂粘结→关气→切边→烫毛边→贴边 2)要点: ○丝网上铗时,各只铗子口尽可能在同一经(纬)线上,以保证网版经纬丝路平直,受力均匀,切忌随意上铗。 ○丝网与框架粘结牢固,无局部松缩现象。 ○贴边结实无漏水、渗水 ○网框绷好后最好放置24小时以上才可上胶、感光,以防框架变形过大,切忌即绷即用,引起套版不准。
其实,对于绷好的网版,在其后续的加工和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网丝与框架的脱胶收缩。国产异型钢管框因与网丝的粘结面较窄,出现这种情况更多一些。它可以发生在绷框、上感光胶后的烘干、固化以及刮印的各个环节,这是制版工人最怕的。原因虽然有多种,但根本原因是粘结剂的粘结力不够。
把旧框放在绷框机架上,随即扯去废旧丝网,对旧框上的残留粘合物未作任何处理,就覆上新丝网,绷紧,抬升框架,使框架与丝网贴紧,然后在丝网与框架的粘合面上涂上粘合剂,少倾即可卸铗、切边。一只新网版的绷制就这样完成了。
粘合剂在框架上涂多了不好,涂少了也不好,在湿度大的季节里常因不易干燥而“发白”,影响粘结牢度。对于绷框工人来说,研制高粘结力的绷框用剂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处处小心从事。
绷框中另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松板印”。所谓“松板印”是指网版感光制成花版以后,在刮印过程中布面上出现的颜色深浅,其形状类似松板上的木纹。这种深浅花纹一旦形成就无法消除,并最终出现在成品布面上。它主要产生在大块面花形上。其实这不是绷框操作造成的,而是丝网与布面接触时,他们之间的经纬密度在某种数量条件下的反映。我们不妨用绷好的空白网版压到粘贴平整的白布上去观察,可以看到用一张网框在不同经纬密度的白布上有不同的花纹反映出来,也可以改变网框与布边的夹角,以观察“松板印”的变化。由此我们可以采用提高或降低丝网目数或改变网丝与框边的夹角(俗称“斜绷”)来降低甚至消除“松板印”。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