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和反硝化? 污水处理硝化和反硝化哪个先进行?
一、硝化和反硝化?
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是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例如NH4十被氧化为NO3一称为硝化,NO3一被还原为N2称为反硝化。
二、污水处理硝化和反硝化哪个先进行?
反硝化先进行
反硝化指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反硝化过程需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需要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完成脱氮过程.如果硝化反应在前,即好氧在前,则有机碳源(也就是废水中有机物COD)基本被好氧过程去除,缺氧区没有有机碳源的情况下,无法发生反硝化作用脱氮.所以缺氧区在前,通过回流好氧区的污水来脱氮。
三、氨化硝化反硝化关系?
氨化作用:有机氮化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氨气等)。这个过程称为氨化作用。此过程需氧。
硝化作用: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是氨(NH4)转化为亚硝酸氮。此过程需氧。
反硝化作用:是指硝酸氮(NO3)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气态氮(N2)的过程。此过程厌氧。
四、硝化与反硝化公式?
(1)硝化反应是向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反应过程.
硝基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基团.
常用的硝化剂主要有浓硝酸、发烟硝酸、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或是脱水剂配合硝化剂.
脱水剂:浓硫酸、冰醋酸、乙酐、五氧化二磷
硝化剂:硝酸、五氧化二氮(N2O5)
反应通式:A─H + HNO3 → A─NO2 + H2O (A代表任意有机结构)
(2)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总的反硝化过程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2NO3- + 10e- + 12H+ → N2 + 6H2O
其中包括以下四个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2NO3- + 4H+ + 4 e- → 2NO2 + 2H2O
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2NO2- + 4H+ + 2e- → 2NO + 2H2O
一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二氮:2NO + 2H+ + 2e- → N2O + H2O
一氧化二氮还原为氮气:N2O + 2H+ + 2e- → N2 + H2O
五、什么叫硝化,和反硝化?
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也称脱氮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6H12O6+12NO3-→6H2O+6CO2+12NO2-+能量 CH3COOH+8NO3-→6H2O+10CO2+4N2+8OH-+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 5S+6KNO3+2H2O→3N2+K2SO4+4KHSO4 反硝化作用使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含量,对农业生产不利。农业上常进行中耕松土,以防止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中的NO3-减少,消除因硝酸积累对生物的毒害作用。硝化:自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是由两群微生物完成:氨氧化细菌(AOB)与氨氧化古菌(AOA)[1]。氨氧化细菌可在变形菌门的β-变形菌纲与γ-变形菌纲中找到[2]目前,只分离与发现了一种氨氧化古菌——亚硝化侏儒菌属[3] [4]。研究最多的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与亚硝化球菌属。尽管在土壤中氨氧化同时发生在细菌和古菌之中,但古菌的氨氧化作用却同时在土壤以及海洋环境中占首要地位[5][6],这意味着泉古菌门可能是这些环境中最大的氨氧化作用贡献者。第二步(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步骤)主要是由细菌中的硝化杆菌属来完成。以上步骤都会产生能量并偶联合成腺苷三磷酸。硝化有机体都是化能自养菌并且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他们生长的碳源。一些氨氧化细菌具有一种称为脲酶的酶,这种酶催化尿素分子分解为两分子的氨以及一分子的二氧化碳。人们发现欧洲亚硝化单胞菌与土壤生的氨氧化细菌群一样,可以通过卡尔文循环同化脲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以产生生物质能,并通过将氨(脲酶的另一产物)氧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收获能量。这一特性可解释为什么在酸性环境中存在尿素的情况下会促进氨氧化细菌的生长[7]。硝化作用也在城市废水脱氮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规的脱氮是先施以硝化作用接着再进行反硝化作用。这一过程的消耗主要是花在了曝气(将氧气带进反应器的过程)以及为反硝化作用提供额外碳源(例如甲醇)上。硝化作用也会发生在饮用水中。在上水分配系统中,氯胺常被用于二次消毒剂,存在的自由氨可以作为氨氧化微生物的底物。这一相关的反应可以使得系统中消毒剂的残余量减少[8]。在多数环境中可以同时找到上述生物,它们产生的最终产物是硝酸盐。然而,可以设计一个只产生亚硝酸盐的系统(见沙伦工艺)。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一起形成了无机化过程,该过程指的是将有机物完全分解并释放可用含氮化合物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氮循环补充完整。
六、反硝化池硝化池又叫?
硝化池不叫厌氧池,叫好氧池。污水从调节池进入厌氧池后,在厌氧状态下,由厌氧微生物降解掉大部分有机务,同时在厌氧状态下有除磷的效果。组成蛋白的大部分氦元素在厌氧状态下被转化为氨态氦进入硝化池。之所以称作硝化池,是因为在硝化池中,在氧充足的情况下,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即硝态氮。所以硝化池与厌氧池是完全不一样的。
七、硝化反硝化反应式?
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NO2--N和NO3--N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微生物,在缺氧状态时,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
反硝化反应方程式为:
NO2-+3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 → 0.5 N2+H2O+OH-
NO3-+5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 → 0.5 N2+2H2O+OH-
八、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原理?
概念其还原反应过程可简述如下:NO-3→NO-2→NO→N2O→N2。在中性或碱性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时,其中的反硝化过程较为强烈。它使土壤中植物有效态氮素转化成无效态的分子态氮,从而引起氮肥的损失,最终导致作物减产。
九、硝化、反硝化菌怎么培养?
硝化细菌:在曝气池中保持pH6.8~8.5,溶解氧2~3mg/L,污泥龄9d以上,进水含氨氮就可以了。
反硝化细菌:缺氧池溶解氧0.2~0.6,BOD5比硝酸盐氮3~5倍以上,适宜的搅拌,曝气吹脱产生的氮气。
十、硝化和反硝化的目的?
硝化作用是指异养微生物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再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即硝酸还原作用.土壤中存在许多化能异养型反硝化细菌,在通气不良,缺少氧气的条件下,可利用硝酸中的氧,使葡萄糖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