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和黄河污染的原因?具体怎么治理?
在黄河流域最大淡水湖乌梁素海,一艘快艇疾驶在黑色的水面上
黄河上游地区,水草疯长的南川河道
污水像瀑布一样排向黄河主干道
工厂每天排放大量的各种颜色难闻、刺眼的污水,工厂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黄河
宁夏第三排水沟,从银川起点,延伸到石嘴山流入黄河,这条排水沟的水像酱油一样黑,臭气熏天
河中鱼儿纷纷死去
去年因严重干旱,当地农民使用第三排水沟的水浇灌农作物,结果全部死亡。
1.毒流侵蚀的长江
数亿吨沿岸泥沙被水冲走,古森林急剧减少;长江里的白鳍豚、中华鲟、刀鱼等可能灭绝;长江生命力在消失……长江的污染程度已远远超出人们想象,她正面临6大危机:森林覆盖率下降,植被遭破坏,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枯水期不断提前;水质严重恶化,危及城市饮用水;物种受到威胁,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物面临灭绝;固体废物污染严重,威胁水闸与电厂安全;湿地面积日益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益丧失。专家们呐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2.长江两岸的湿地原本是蓄滞洪水的“海绵”,但是肆意的开发使之不断干涸。
建国后,长江流域的湿地消失了40%,现存的湿地还在不停地萎缩、退化。长此以往,“母亲河”哪还有足够的乳汁来哺育她的儿女?
3.长江流域水鸟栖息地的减少和破坏直接威胁着众多稀有鸟类的生存。
长江中游是中国湖泊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长江两岸绝大多数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原为通江湖泊,湖水进出自由,生命形式繁多,是许多洄游性鱼类生长与繁衍所必须的场所,也是迁飞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比其他类型湿地具有更强的降解污染和防洪抗旱的能力。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围湖造田和一些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大部分通江湖泊与长江的联系已被人为切断,湿地面积急剧缩小,造成生物多样性迅速丧失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以致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珍稀物种的灭绝、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到长江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不少人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偷猎野生动物,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天然捕捞产量达42.7万吨,目前只有10万吨左右;1960年长江4大家鱼苗产量达300多亿尾,目前不到10亿尾。
过去,长江上游大面积的森林遭到砍伐,致使每年数百万吨的表土流失,这也是中下游河道淤积、洪涝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昔日碧波荡漾、商船云集的江南水道,如今却处处堆满生活垃圾。“守着长江没水喝”,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四处是竹竿和围网,湖水逐渐变得色暗发臭
黄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强和改善现有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郑州铁桥一高村间宽浅游荡性河段的治理,通过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的工程措施,变游荡性河道为流路固定的弯曲河道,是防止产生横河、斜河,确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 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位于三门峡以下130千米处,是黄河干流上最后一个峡谷水库,兴建小浪底工程可以缓解三门峡拦蓄洪水的压力,控制三门峡与小浪底间洪水,小浪底可控制流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按设计计算,小浪底工程可拦沙100亿吨,相应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7亿吨(相当于20年的总淤积量),可长期保持有效库容50亿立方米。此外,小浪底工程还可以担负20亿立方米的防凌任务。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水电站总装机156万千瓦,保证电力24—30万千瓦。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综台利用为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可减轻大堤和三门峡水库的压力,增加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并减少滞洪区的运用。 通过多种途径减缓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逐步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是治黄的长远目标。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再加以水库拦沙、蓄水调节水沙运行过程及增水冲沙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河床变淤为冲,从而实现根治的目标。 相继兴建小浪底、龙门、碛口三个库容在1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估计可使黄河下游河床40—50年内不增加淤积。配合温孟滩、龙门至潼关间的滩地积淤,减淤年限还可延长。 在研究黄河治理对策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应在黄河下游进行人工改道,另辟新河。这种方案并不能控制洪水,也不能减少河道泥沙淤积,塑造新河初期很难确保安全,20年后又变为一条地上河,而且该方案影响人口250—300万,难以妥善解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