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监测 > 正文内容

环境管理分为哪些? 环境监测司和环境监测站的关系?

2023-08-10 16:23:45环境监测1

一、环境管理分为哪些?

        环境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学者对环境管理的概念与内涵认识日益深化。“环境管理”概念197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研讨会上首次被正式提出,此次会议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当得到满足;②要进行发展以满足基本需要,但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环境管理。

  1975年休埃尔在其《环境管理》一书中对环境管理做了专门阐述,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质量的人为活动)施加影响”。他特别说明,所谓“施加影响”是指“多人协同的活动,以求创造一种美学上会令人愉快、经济上可以生存发展、身体上有益于健康的环境所作出的自觉的、系统的努力。”我国学者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一书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达到既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阐述,环境管理的含义主要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目标。

  (2)运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人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3)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适应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使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

  (4)环境保护作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管理需要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人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二、环境监测司和环境监测站的关系?

一般来讲,环境监测机构是由同一级政府的环境主管部门设立,比如说国家环境保护部,下设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总站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工作上受环保部领导,所以环保部为方便管理,在部内设立监测司,管理和指导环境监测总站;省级的环境主管部门为环保厅,下设环境监测中心站,一般设立监测处管理环境监测中心;地市级、县级下设环境监测站,一般设立监测科(或其他科室代管)管理监测站。

三、什么是宏观环境管理?

泊位宏观管理,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抑制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按照预定目标,从事物的总体上把握其变化方向与发展进程的一种社会活动。

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就是通过环境,科研和环境监测,在掌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污染与破坏的成因。

四、环境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去向无外乎有三种:吃“财政饭”的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吃效益饭”的、需要解决污染问题的工矿企业以及真正吃“环保饭”的环保公司。

从当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真正能进入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毕的竟是少数。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影响,这些单位在人事编制和指标控制等方面存在着重重障碍。所以,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定位,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主要面向: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工矿企业、设计单位或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项目运行管理、环境监测等基础性、技术性工作。

五、环境管理标准最新规范?

一,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负责起草的国际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二,共分七个系列: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估、生命周期评估、术语和定义、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三,目的是通过这套标准从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上去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维持和持续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六、设备环境管理的标准?

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和湿度控制标准。保持设备运行的理想温度和湿度范围,能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故障率。

2. 电源标准。在电力质量、电源稳定性、电压等方面,保证设备得到稳定可靠的供电。特别是在电力稳压、跌落、波动、间断等方面达到完美的保护管理。

3. 光线控制标准。保证设备不受光影干扰,避免直射日光、以及高强度的电子灯光对设备的影响。

4. 空气净化标准。设置空气过滤、换气等设施,保证设备周围的环境能达到较高的空气质量。

5. 防雷标准。为设备选择合适的防雷措施,保障设备及其电源不受雷电影响而引起损坏。

6. 机房环境管理标准。通过灰尘、静电、过渡电压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保持设备处于较理想的工作环境。

7. 设备封闭管理标准。对云计算、服务器等设备实行严格的物理封闭管理,以防止信息泄露和外界攻击,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设备环境管理是数据中心管理的重要方面,合理的环境管理能够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七、生态环境管理目录?

1、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计划包括工业交通污染防治、城市污染控制计划、流域污染控制计划、自然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宣传教育计划等;还包括在调查、评价特定区域的环境状况的基础区域环境规划。

2、环境质量的管理:主要有组织制订各种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督捡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3、环境技术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确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

八、什么是养猪环境管理?

做好猪场环境管理

  

  1 科学选址,场内布局合理

  

  养殖场内部疾病的防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场址的选取。养殖场要与主要相关场地相距1km以上,如:居民生活区、主要交通要道、其他饲养场地等等。与畜禽屠宰、交易、加工场地的区域有2km以上的距离。并且对于养殖场内部要尽可能做到“背风向阳”,圈舍内部要做到污净分离,住房和圈舍等各种建筑物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有利于整个场区的通风透气。并要对场内和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 用水环境

  

  由于养殖场内的用水量比较大,所以必须保证要有充足的清洁水源,并且要取水、用水方便。同时对于水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毕竟有着良好水质的猪场,能从根源杜绝和防治疾病的发生,能直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 病死猪只处理

  

  病死猪只携带了一定的病原体,如果不做好病死猪只的无害化处理,将直接威胁整个养殖场的疾病防治工作和生物安全。焚烧深埋是病死猪只常见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也可以在养殖场周围建设生物坑,定期在生物坑内放入火碱,而且生物坑必须要设置安装掩盖,病死猪只尸体被其他动物误食,传播疾病。生物坑周围也需要定时撒石灰。

  4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养殖中,要警惕气候和天气的变化,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和圈舍内的空气流畅,冬天要保持干燥通风,防止圈舍内部的温度过高和过低。细心观察猪只,并根据体重、体况、性情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合群饲养,进而达到分群管理、分槽饲喂的目的。对于同一圈舍的猪只体重相差不能太大,小猪同圈体重差不能大5kg,架子猪同圈体重差不能大于10kg。当对猪只进行分群饲养后,不要随意变动,减少合分群带来的应激。圈内饲养密度要恰当,一般来说,仔猪每头0.7m2,育肥猪每头1.2m²;夏冬季节可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或提高饲养密度。

  5 环境卫生消毒

  

  养殖场必须保证清洁卫生,猪栏应定期清洗和消毒处理,包括对饲养管理用具的消毒;猪出栏后更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防疫处理,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后才能饲养下一批猪只。圈舍内每天必须清扫;扫除的粪便或采用堆肥发酵,亦或者直接排入化粪池;两种方法处理后均可作为有机肥使用。圈舍外也要定期清扫整理,杀虫灭鼠,清理垃圾,清除杂草。猪场内或周围地区发生疫情或者受疫情威胁时,必须进行临时彻底清洗和药物消毒,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应根据场内和当地实际情况制订防疫制度和卫生消毒制度,并要严格按制度执行。

  

  6 其他

  

  不许在养殖场内饲养猫狗等宠物,杜绝因其他动物带来的疫情发生。制订猪场内外人员出入制度,进入后必须进行隔离方可到饲养区,禁止人员随便进出。

九、iso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依据ISO14001标准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ISO14001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一份标准,是ISO14000族标准中的一份标准,该标准于1996年进行首次发布,2004年分别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最新版本为ISO14001-2015。

中国首家获得ISO14001认证的自然风景区:2000年2月25日河源市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桂山风景区旅游有限公司获得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证书。

十、中国环境管理包括法则?

中国环境管理法则包括:

1、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法则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法则,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受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不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一部分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能源,在保持或改变其物理和化学形状后,重新被排放回到自然界,造成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法则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既要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也要反对以保护环境为理由而不发展经济。正确的态度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从资金、技术和政策上切实有效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法则

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法则

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是联合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在70年代提出来的,他得到多数的联合国成员国的响应和贯彻。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的法则

环境管理的特点

1.综合性

2.区域性

3.群众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hjjc/98792811.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油脂在烹调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