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监测 > 正文内容

地质灾害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2023-04-17 22:22:02环境监测1

一、地质灾害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别?

地质灾害治理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防止或减轻灾害发生的目的。

二、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等。

1、崩塌:

它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滑坡:

它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3、泥石流:

它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4、地面塌陷: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5、地裂缝:

主要是发生在土层中的裂隙或断层。构造成因的地裂缝在地表常呈多级雁列式的组合型式,有的可连结成巨大的裂缝。

三、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地质灾害预警什么意思?

地质灾害预警包括蓝黄橙红四个级别:蓝色预警是指预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一般;黄色预警是预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橙色预警是预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红色预警是预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是指地质和气象部门依据当前环境发布的灾害预警。

四、地质灾害名言警句?

1、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

3、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区。

4、边坡隐患险于明火,防治避让胜于救灾。

5、人为削坡和连续降雨是诱发地灾的主要影响因素。

6、加强监测,预防地质灾害。

7、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在农村。

8、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

9、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

10、地质灾害猛如虎。

11、监测避让,群测群防。

12、群测群防,防治地质灾害。

13、地质灾害防治以避让为先。

14、地质灾害防治从宣传开始。

15、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6、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18、以人为本防地灾,预防为主保平安。

19、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地质灾害防治条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很多属于公益性质,常涉及各方面的利害关系,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去加以协调;依赖群众去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也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去推动、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要依靠各级政府,并涉及很多有关行业,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关系和工作制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并制定、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以便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动员,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第一条 为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地质环境变化,给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事件,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矿坑突水、海水入侵等。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历史上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规律等情况划出的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出现地质灾害征兆,并存在继续发展的趋势,预计近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地震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和矿山作业、建设、水利、电力、交通等专业工程建设、维护中发生的小型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 县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和制止、举报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行为的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阻挠、妨碍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

禁止侵占、损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其设施、设备、用地。

七、地质灾害隐患清单?

1.大坝及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周边斜坡及边坡变形、滑坡,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导致建筑物变形、开裂、跨塌、倾倒、陷落等,并可能形成掩埋危害;

2.大坝及各类建筑物边坡危岩、浮石、挂渣形成的崩塌危害;

3.坝基、堰基渗漏及绕渗,导致地基岩土体渗透变形、破坏等;

4.施工区冲沟、支流出现洪水、泥石流等形成冲毁、淤埋灾害。

八、地质灾害上报流程?

地质灾害灾情速报

  (一) 地质灾害分级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

  1.特大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二)速报原则

  情况准确,上报迅速,县为基础,续报完整。

  (三)速报程序

  1.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后,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于6小时内速报市 (地)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越级速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部,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

  特大型地质灾害由国土资源部或委托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委托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的,最终形成的应急调查报告应尽快上报国土资源部。

  2.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后,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于 12 小时内速报市(地)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越级速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部,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大型地质灾害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最终形成的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国土资源部。

  3.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后,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于24小时内速报市(地)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越级速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4.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后,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市(地)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并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九、地质灾害预警信号?

地质灾害的预警信号由弱到强依次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等四个等级,达到三级二级、一级时进行预警,三级:即黄色预警,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采取防御措施,提醒灾害隐患点的居民、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二级就是橙色预警。

十、地质灾害风险定义?

中国地质灾害风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不同险情(危险等级)的概率。

中国地质灾害风险性内涵:

①地质灾害风险性是概率;

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单元是地质灾害危险区;

③中国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系数=1,按最危险考虑,全毁;

④风险概率用暴雨频率代替;

⑤地质灾害风险性只比地质灾害危险性多1个“风险概率"。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hjjc/98761448.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