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门监测和公布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
可吸入性烟尘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K-EP60大气环境监测站即微型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集成多类环境检测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气象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与空气八因子(PM2.5、PM10、CO、NOx、SO2、O3、VOC、可定制气体)指数。本监测站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并使用锂电池进行能源储备,保证数据采集全天候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站采集到现场数据通过无线3G/4G或有线网络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平台,多台监测站分布于某片区域,组成一个有效的监测网络,并把数据通过监控平台展现给管理方,方便管理方制定环保决策。
大气污染物分为哪两大类
1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 1.1 常规污染物治理有效 烟尘、二氧化硫、粉尘及二氧化碳属于常规大气污染物, 最近十来年国家对这些常规污染物加强了监测和治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城市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显示, 最近几年常规大气污染物的各项指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1.2 交叉污染有上升趋势 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 由于环保政策不到位, 工业企业产生的各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而使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大气污染区域不断扩张, 许多地方出现多种污染物质交叉共存现象, 并且在交叉共存中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从而产生新的污染物质。当前, 多个大城市中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由这些交叉污染物质造成的。 1.3 非常规大气污染物质不断增加 二十一世纪初, 是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的阶段,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气污染的加剧, 各种新的大气污染物质不断出现。如大气中的重金属颗粒、不同性质的挥发性物质等。这些新的污染物质大部分属于非常规大气污染物。尤其是汽车尾气、煤炭燃烧等产生的细微颗粒污染物质, 近些年来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些情况都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形势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2 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 (1) 对大气污染源没有精确、科学的监管机制。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机动车数量增加势头迅猛, 但在汽车尾气的控制和管理方面仍采用过去的方式, 管理效果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2) 我国各种新型大气污染物的出现, 必然造成新型的大气污染, 而在这些新型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 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 导致难以直面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形势。 (3) 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对大气污染的监管力度方面做得不足。不少地方由于环保监管、监测经费不到位,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难免束手束脚, 从而造成监管工作举步维艰。 2.2 对大气污染的研究不够深入 我国大气污染情况比较复杂, 大气污染种类除了工业污染、煤炭烟尘污染、汽车尾气污染之外, 还有各种气体交叉反应后产生的二次污染。由于大气污染受空气流动影响较大, 相邻地区之间可能会互相污染。在加上各地区污染类型及污染程度的不同, 采取的污染治理方式也有所差异。在大气污染形成的源头和过程方面, 学术界还不能形成统一的见解。以致于现阶段我国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不能有效指导大气污染的治理。 2.3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能源利用率低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也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很多工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不愿对落后的工业设备和设施进行更新换代, 造成这些陈旧的设施、设备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很大, 但生产效率较低, 同样能源消耗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也不断增加。截至目前,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消耗为主, 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相当严重。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电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方面, 还缺乏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新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很小的比例, 不利于改善我国的大气质量。 2.4 现行减排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 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 用于大气污染的治理, 但这些政策只是关注大气污染物的总量控制, 很少涉及到大气污染治理的质量方面。如果仅仅以减排政策促进大气污染物总量的减少, 显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大气质量。另外, 各个地方政府在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时, 考虑污染问题不全面, 将主要治理目标放在了一次污染方面, 对于各种污染物交叉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难以有效治理。 3 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3.1 重视大气污染治理质量, 细化污染考核指标 首先, 在推动节能减排的同时, 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质量的关注力度。我国在2014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 (试行) 》, 第一次明确大气污染治理质量的重要性, 并在政府政绩考核中增加了空气质量内容。其次, 要对大气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将污染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不断对我国的大气质量评估体系进行完善, 将新型大气污染物质的监测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3.2 建立健全大气污染治理机制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法制基础。国家相关立法部门, 应及时梳理和完善现行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用法律制度规范排污企业和环保部门的责任及行为。 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力度, 严肃处理相关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由政府牵头, 组织相关专家, 结合相关部门, 建立空气质量检测体系, 加大对新型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源的研究力度, 不断深入把握大气污染的特征和性质, 建立大气污染预警机制, 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3.3 调节能源结构, 发展清洁能源 能源消费结构对大气质量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还十分不合理。政府要不断改进经济增长方式, 以便于有效防止大气污染问题。 一方面, 要加快各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大力发展低耗能产业,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逐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另一方面, 积极开发新型清洁能源, 不断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这样不仅能从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 还能使清洁能源概念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中去, 形成人人爱环保的社会氛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