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监测 > 正文内容

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有何区别?

2024-05-20 11:07:57环境监测1

一、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有何区别?

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没区别。

1.环境风险评价的含义:通常环境风险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2.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

二、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几年更新一次?

答:企业环评报告的有效期一般为五年,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_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流程如下:

1.与环保局沟通。一般来说,环保局要求你们做环评,要出一个预审意见,大意就是XX公司XX项目按照国家环评法的有关规定要做环评。预审意见里面会告诉你们这个环评是做报告书还是报告表。书比较贵,表比较便宜。

2.然后拿着预审意见找一个有环评资质的单位做环评。

3.环评做完后,拿着环评报告到环保局,环保局会安排专家评审。评审会上会针对本项目的环评报告提出若干意见。会开完了,环评单位按照会议纪要修改,然后形成报批稿,你们再拿着报批稿去环保局,环保局就会给你们出具审批的文了。

而且一般三个月后,环保局会到你们那做验收,主要是看环评报告里的环保措施有没有做到位,验收过了,就可以正式生产了。

三、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与环评的区别?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主要是一拍评价人为环境风险,即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危害生态环境事件的发半概率, 以及在不同概率下时间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的相关报告。

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简称,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四、环境风险评估后,什么企业需要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环境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者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概念,有利于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等应急预案,便于企业和环保部门的执行和管理。

三类企业要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一是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其中不含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污染物产生量不大或者危害不大的单位排除,例如餐馆等。

二是可能非正常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特别是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尾矿库三类易发、多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

三是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名录。

以上供参考。

五、是不是涉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企业才需要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不局限于这个清单,“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原文是这么写的,如危险化学品的、危废废物(矿物油、喷漆、乳化液等等)...都需要评估。

临界量用来计算Q值的,就是是否超过无影响。

可以联系环评机构编制也可自行编制,但要专家评审。

六、内部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什么?

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内部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载体,信息沟通是手段,内部监督是保证。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完善需要涵盖遵循“内控五要素”理念原则,“内控五要素”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流程始终,任何一项内控活动、制度及流程无不体现着“内控五要素”的原则。

“内控五要素”彼此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要素,内控整体有效性便会受到影响。

“内控五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七、什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常用方法?

风险评估的定义及常用方法如下:

一、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二、常用方法:

1、风险因素分析法

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2、模糊综合评价法

3、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

4、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

5、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

6、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

三、任务:

1、确定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

2、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

3、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4、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5、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6、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八、风险评估法?

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基线评估、详细评估、组合评估三种。

(1) 基线评估 ( Baseline Risk Assessment, BRA )

安全基线是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揩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使系统能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可选的安全基线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例如 ISO 2700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2) 详细评估

对资产进行详细识别和评价,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威胁和脆弱性水平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识别和选择安全措施,即识别资产的风险并将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以此证明管理者所采用的安全措施是恰当的。

(3) 组合评估

采用基于基线评估与详细评估两者之间的评估方式。

方法是组织应先对所有系统进行一次初步的高级风险评估。着眼于信息系统的商务价值和可能面临的风险,识别出组织内具有高风险或对其商务运作极为关键的信息资产 (或系统),这些资产或系统应划分在详细风险评估的范围,而其他系统则可以通过基线风险评估直接选择安全措施。

九、如何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评估和分析一个项目、活动或决策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下面是进行风险评估的步骤:1. 确定评估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评估的目的,确定需要评估的项目、活动或决策的范围。2.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识别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可以使用头脑风暴、SWOT分析、漏洞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发现潜在风险。3.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每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评估,如概率分析、影响矩阵等。4. 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对已经评估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每个风险的严重性和优先级,以便制定适当的应对策略。5.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的优先级和严重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可以采取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等策略。6.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影响。这可能涉及到采取控制措施、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等。7. 监督和更新风险评估:定期监督风险的发展和影响,及时更新风险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上是进行风险评估的一般步骤,具体的评估方法和流程可能会因项目、活动或决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十、什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是什么?

风险评估的定义及常用方法如下: 一、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二、常用方法: 1、风险因素分析法 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2、模糊综合评价法 3、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4、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5、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6、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三、任务: 1、确定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 2、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 3、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4、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5、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6、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hjjc/14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