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监测 > 正文内容

环境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区别?

2024-05-04 01:56:37环境监测1

一、环境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区别?

前者是要收费,后者是公益性质,不收费

二、环境公益诉讼主体?

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利益归属于社会,诉讼成本应当由社会承担,因此,原告起诉时可缓缴诉讼费,若判决原告败诉,出于防止诉权滥用的考虑,原告仍应缴纳诉讼费,若判决被告败诉,则应判决由被告承担。

三、公益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区别?

前者是所有公益类诉讼,比如人文类。后者专门是环境保护类的公益诉讼

四、环境公益诉讼赔偿范围?

赔偿因侵害公益环境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五、环境公益诉讼的利弊?

环境公益诉讼的利在于保护环境的意识推广,弊在于它的效力很低。

六、环境公益诉讼怎么写?

写清事关环境公益的项目名称、地址、理由及诉讼请求等。

七、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为正确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

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环境保护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五十八条等法律的规定,对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

八、环境行政诉讼的对象?

法律明确规定,符合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可知,社会组织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需满足的基本条件包括:

1、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2、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其中,“社会组织”是指“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指“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的地级市,直辖市的区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是指“社会组织章程确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

“无违法记录”是指“社会组织在提起诉讼前5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受过行政、刑事处罚”。

九、环境公益诉讼名词解释?

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利益归属于社会,诉讼成本应当由社会承担,因此,原告起诉时可缓缴诉讼费,若判决原告败诉,出于防止诉权滥用的考虑,原告仍应缴纳诉讼费,若判决被告败诉,则应判决由被告承担。

十、环境公益诉讼成立时间?

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开始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法律手段,旨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环境问题并保护公众利益。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环保组织和公民团体开始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环境权益。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公益诉讼逐渐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和支持,并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得到了确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成立为保护环境和维护公众利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环境公益诉讼,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环境破坏者的责任,并获得相应的赔偿。此外,环境公益诉讼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hjjc/14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