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监测 > 正文内容

环境应急管理意义? 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24-04-10 23:40:09环境监测1

一、环境应急管理意义?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环境综合管理职能的应有之义。

各级环保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为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增强环境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三、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是什么?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主要包含了以下业务应用: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监督管理。

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卫星遥测、航空感知等高新技术,针对全域内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城市安全领域和应急处置现场等风险隐患实时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多维度的监测;依托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风险隐患进行建模分析,实现主动预测预警;通过“一张图、一张网”应用系统,实现数字化、图表化、可视化的应急救援指挥,通过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算法模型管理、业务模型开发、算法开发等能力,形成算法模型池,为各类灾害应急救援指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结合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各项业务应用功能,逐步让应急管理工作做到“精准防控、精准指挥、精细管理”。

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没人知道或瞬间发生的,不为人所控制的事件,或是在人们意料之外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一般包括,一是制定应急管理办法的依据;

二是应急管理办法的指导思想;

三是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机构;

四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范围;

五是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成员的职责划分;

六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

七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

八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其他注意事项等等。

五、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以下是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备案的范围

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利用等方面,可能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等。

二、备案程序

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区域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进行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备案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1、备案申请

备案申请应当向地方环保、安监、危化品安全等部门或平台递交相关备案材料。备案材料应当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突发环境事件的概述、应急预案内容等信息。

2、备案审批

备案机构应当根据备案材料及有关规定,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和核实。审批结果可能是通过、不通过和需要补正等。如符合要求,备案机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

3、备案公示

备案机构应当将备案申请单位的备案信息进行公告,并公示备案申请材料及审核结论,接受社会监督。

4、备案报送

备案机构应当将备案信息报送上级环保、安监、危化品安全等主管部门或平台,形成备案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准确的备案信息。

三、备案内容

1、应急预案基本情况,包括应急预案的类型、名称、备案单位及负责人等信息。

2、突发环境事件的概述。包括自然、人为等因素引发的可能引发环境污染、损害和生态破坏等突发事件。

3、应急组织和分工。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资源等。

4、应急预案的具体应急措施。应明确应急响应级别、预警发布、救援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5、应急演练计划及效果评估。应明确应急演练项目、演练时间、演练方式,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

四、管理机构

地方环保、安监、危化品安全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建立联合备案机构,共同管理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避免重复备案和信息不同步的情况出现。

五、加强监管和督查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地方范围内应急预案备案的督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备案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对备案信息的公示和监督,确保备案工作的公开透明。

六、环境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

预防和控制潜在的环境事件情况的发生,做出应急响应和准备

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与合作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思想准备

加强培训演练,应急做到常备不懈

七、江苏省有几个应急管理局?

在江苏省,应急管理相关的机构有多个。具体来说,省级的管理机构是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此外,各个设区市也有自己的应急管理局,如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另外,县级也设有应急管理局,比如无锡市锡山区应急管理局。因此,我们可以说江苏省内至少包含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级别的应急管理局。但要注意,这里并没有列出所有可能的应急管理局,因为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并且可能有其他的相关部门或机构负责应急管理的工作。

八、全国应急管理特种作业证查询平台?

(一)在特种作业操作证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信息查询平台(http://cx.mem.gov.cn/)查询,或登录陕西省应急管理厅网站(http://yjt.shaanxi.gov.cn/)从“查询服务”进入“特种作业操作证”、“安全合格证”查询;

(二)关注公众号(国家安全生产考试),使用公众号中“扫码查询”扫描证书二维码查询,或关注公众号(陕西应急管理),使用公众号中“微查询”进入“个人证件扫码查询”扫描证书二维码查询。

九、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以下是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备案的范围

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利用等方面,可能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等。

二、备案程序

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区域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进行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备案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1、备案申请

备案申请应当向地方环保、安监、危化品安全等部门或平台递交相关备案材料。备案材料应当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突发环境事件的概述、应急预案内容等信息。

2、备案审批

备案机构应当根据备案材料及有关规定,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和核实。审批结果可能是通过、不通过和需要补正等。如符合要求,备案机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

3、备案公示

备案机构应当将备案申请单位的备案信息进行公告,并公示备案申请材料及审核结论,接受社会监督。

4、备案报送

备案机构应当将备案信息报送上级环保、安监、危化品安全等主管部门或平台,形成备案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准确的备案信息。

三、备案内容

1、应急预案基本情况,包括应急预案的类型、名称、备案单位及负责人等信息。

2、突发环境事件的概述。包括自然、人为等因素引发的可能引发环境污染、损害和生态破坏等突发事件。

3、应急组织和分工。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资源等。

4、应急预案的具体应急措施。应明确应急响应级别、预警发布、救援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5、应急演练计划及效果评估。应明确应急演练项目、演练时间、演练方式,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

四、管理机构

地方环保、安监、危化品安全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建立联合备案机构,共同管理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避免重复备案和信息不同步的情况出现。

五、加强监管和督查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地方范围内应急预案备案的督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备案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对备案信息的公示和监督,确保备案工作的公开透明。

十、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增强环境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于2010年9月28日由环境保护部以环发〔2010〕113号印发。《办法》分总则、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7章29条,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关于企业预案管理的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hjjc/14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