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监测 > 正文内容

如何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2024-03-01 01:39:14环境监测1

一、如何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以正确的国际战略改善国家的外部环境

(1)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进。

(2)做好自我推介的工作,积极改善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加强与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以及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等等的联系,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识。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安全。

(3)提高交往、沟通的水平和艺术,掌握政策和策略的灵活性,尽可能减少摩擦,消除误会。

二、正确处理国家安全中的辩证关系

(1)正确把握机遇与挑战的关系。这是认识和估价总的安全形势时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分析国家安全形势时,就必须注意两点论,防止片面性。要看到大局、看到主流、看到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另外的一面,看到隐蔽的一面,看到可能出现的一面。不能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不能左右摇摆,畸轻畸重。

(2)正确处理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要以高度警觉的态度,认真研究国际环境的变化,认真分析那些不利因素的具体情况、特点、态势,包括种种发展的可能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的措施,有的还要制定必要的预案,及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的形式发展,沿着上述国家安全发展的思想道路,明确提出了要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安全所包括的方面逐步的扩大。更加确保了我国在不受外国侵略的同时,防止内部矛盾,发展经济的目标。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是什么?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主流趋势。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一是美国强化“再平衡”战略、谋求亚太霸权的一系列做法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竞争性;

二是日本修宪扩军、摆脱战后体制、遏制中国崛起的一系列做法加剧了中日关系的对抗性;

三是大国深度介入、法理争辩加剧、军备竞赛增强导致中国海洋维权形势日益严峻;

四是地区热点、敏感问题频繁发作,增加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波动性;

五是中国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的意愿和能力在加强,“一带一路”倡议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扩展资料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与结构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性转折。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趋稳,但安全关系和安全结构依然复杂多变,突发性事件仍难避免,风险升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具体而言,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来的风险、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调整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新的磨合与互动,中国塑造安全环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显著增强。今年有三大趋势值得密切关注:

一是中国与周边主要大国关系有望延续总体向好的趋势,

二是中国周边的安全热点问题将朝着“大局趋稳”的方向发展,

三是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仍将处于高风险期。

三、简述我国周边环境?

现状:

1、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

2、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陆缓海紧”的态势。

3、美国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趋势:

1、安全威胁东移,南移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周边安全态势和地缘政治变化的最大特点。

2、中美关系始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

3、海洋领土,权益争端将仍是威胁中国周边安全的热点问题。

4、中亚地区将成为中国周边安全中的一个亮点。

5、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四、为什么说和平合作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蓝皮书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周边形势也随之发生改变。周边地区大国竞争加剧, 地缘政治复杂性凸显,安全风险上升,地区热点问题犹存,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周边形势依然是主流。中国与周边国家正努力开创共赢共享新局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伙伴关系构建进入新阶段,安全合作持续深化, 经济合作有所突破, 交流互鉴持续升温, 生态环境合作稳步推进。

蓝皮书分析指出,2021年世界经济预计实现恢复性增长, 国际格局加速调整, 周边安全形势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大国在周边博弈加剧, 地缘政治风险依然较高,合作抗疫成为共识, 区域经贸合作加速推进, 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提质增速。

蓝皮书进一步分析指出,在区域层面,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将加速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与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将会取得新进展,双方政治、安全、人文交流稳步向前发展。中国与西亚国家政治关系仍将稳固, 经贸合作有望加强,安全合作空间较大。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持续深化,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受地区大国和域外大国影响较大, 面临多重考验。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将加强抗疫合作,太平洋岛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逐步走出困境。

在双边层面,中俄将继续深化各领域战略协作,双方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走深走实。中印边境局势有望趋于缓和, 双方关系有回暖迹象, 经贸合作可能有新进展。中日关系依然存在不稳定性。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望加速发展, 双方经贸合作或将取得更大突破。中国与周边国家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持续推进, 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

此外,蓝皮书还指出,拜登政府的亚太战略及对华政策调整空间有限, 美国将继续深度介入中国周边, 南海和平稳定局势面临新的考验

五、利兹大学周边环境安全吗?

利兹大学周边环境较安全。

该大学位于城市中心区。周边人来人往。也时有巡逻警察。大学周边交通通往四面八方很方便。

该校中国留学生不少。在异国他乡也必须保护自己。交友慎重尤其是不要与不良人员交行,不要太晚出校门。

六、周边环境安全评估规范要求?

1)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的保证。通过安全预评价,可有效地提高工程安全设计的质量和投产后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

2)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作出结论,使生产经营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的“三同时”。

3)安全验收评价是“三同时”的验证。通过安全验收评价,比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及系统进行符合性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实现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

七、名词解释,国家周边安全环境?

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也就是说一国的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周边安全环境是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产物。周边安全环境对国防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国防建设对周边安全环境具有反作用

八、2021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2021年我国周边总体来说是安全的,这种安全是建立在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从而形成的国防实力的提高、经济实力的提高、社会制度的自信、自身文化的自信。

这种方方面面的发展让我们具备带领其他国家一同发展的能力,也使我们具备了打击危险的能力,所以有了祖国的强大,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周边安全不会是问题。

九、简述我国地缘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

我国地缘环境,邻国众多,边境线漫长,大国集中。三面陆地,东面海洋。陆地三面北边是荒原和冰冻之地,西边是戈壁、沙漠,南边是崇山峻岭、大河和热带雨林,在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陆海兼备,陆地边界和海岸线漫长。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 万公里。

地缘战略地位重要。现在社会随着海陆交通的发达,东面和西面已经分别成为中国经济和能源的战略要地,处于对外交流的前沿。

大国众多。三面陆地、一面海洋面对十几个邻国,其中日本、俄国、印度、韩国等均为世界大国或中等强国,与我国存在各种领土、领海和资源明确或潜在的争端,整体地缘环境不容乐观。

十、为啥说我国当前安全环境是主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和安全形势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主题,中国周边一个相对缓和稳定的安全环境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得到全面改变,没有一个国家与中国处于敌对状态。经过共同努力,中国与一些曾今对立的国家逐渐建立起相互谅解和信任的正常关系,修复和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方向,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缓和稳定的新局面。

关键词:

进人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尽管世界形势动荡不安,有些地区的局势还相当紧张,但在我国周边却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hjjc/13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