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监测 > 正文内容

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方法?

2024-02-08 13:25:54环境监测1

一、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方法?

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氢气、氧气、氮气、氩气、氦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气体,甲烷、乙烷、丙烯及C3以上的绝大部分有机气体的分析。气相色谱仪主要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柱恒温箱、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标准气体,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首先必须建立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和操作技术。

2.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是利用某些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发光现象对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使用简单方法、快速等特点。适用硫化物、氮氧化物、氨等标准气体的分析。

3.非色散红外分析法

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器是利用不同的气室和检测器测量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炔等组分的含量。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器主要由红外光源、试样室、滤波器、斩波器、检测器、放大器及数据显示装置组成。

4.微量氧分析仪

微量氧分析仪:在高纯气体的分析中,几乎所有的高纯气体中都要求准确测定其中微量氧的含量。由于大气中含有大量的(21%)氧,准确测定高纯气体中微量氧乃至痕量氧,是气体分析中的难点之一。

5.微量水分析仪

微量水分也是评价高纯气体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几乎所有的高纯气体都对水分有严格的要求,准确测量和严格控制高纯气体中水分含量,才能保证高纯气体的质量。

二、气体检测标准

二、作业场所噪声多久检测一次?

作业场所噪声测试频率,没有法律条文规定噪音监测需要多久一次。当地环保局的要求不同,以及工厂的性质不同,噪声监测可分为,季度监测,半年监测,一年监测以及需求监测。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环境管理机构,不过按照一般来说,每年监测是必须的。

三、酶的作业场所?

酶的作用场所:根据具体的反应过程来看,一部分酶作用在细胞外,像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而有一部分的酶的作用场所在细胞内,如参与细胞呼吸作用的酶其作用的场所就在细胞内。胞外酶会被分泌到细胞外,不是跨膜运输,用的是胞吞胞吐的方式。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温度过高或0℃左右的低温都影响酶的活性,其影响的本质不同:温度过高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酶促反应速率可用生成物产生的速率来表示。

四、职业卫生:工作场所与作业场所区别?

所谓职业卫生工作场所就是职业卫生者去职业卫生上班的地方。也就是说职业卫生部门地方吧!而职业场所就是指职业卫生者所在岗位的工作地方。如有检查科,放射科,验血科,内科,外科等各种病理科室上班的地方。它们两个是不同概念和性质不同。

五、作业场所警示标志尺寸?

禁止直径40cm,警示有大小60*100cm,办公室指引10*30~40cm,非专业人士,仅供参考

六、作业场所文件属于哪些?

作业场所文件属于体系的第三层文件作业指导书。第一层手册,第二层程序文件,第三层作业指导书,员工按照作业指导书就可以工作。

七、危险作业场所标准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1、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2、作业时所用照明应使用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3、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4、检测人员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5、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6、在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7、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8、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9、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10、当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现场。   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14、在通风条件差的作业场所,如地下室、容器内等,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将灭火器放置牢固,禁止随便启动,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并在放置灭火器的位置设立明显的标志。   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八、与作业场所环境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九、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应遵守哪些规定?

进入作业现场注意事项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由指定人员陪同,严禁单独行动,要正确佩戴安全帽以及其他劳动防护用品。严禁穿拖鞋、高跟鞋、赤脚和穿易滑、带钉的鞋及赤膊进入施工现场。

2、进入现场请注意交通安全。

3、进入施工现场请注意各处标志标牌。

4、未经允许不准私自进入非本单位作业或管理区域,尤其是存有高空作业、交叉作业、起重作业的区域。

5、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6、发生紧急情况时,要保持镇定,听从有关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现场。

7、如有合同约定,需要在施工现场短期停留的人员,必须遵守:

(1)遵守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项目公司规章制度。

(2)严禁进入与自身工作无关的场所,如有需要,必须提前申请,经批准后,专人陪同前往。

(3)遵守合同约定的作息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提前申报安排。

十、严重有害作业场所是指?

我国将设置场所划分为四级,分别为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又分Ⅰ级、Ⅱ级)、严重危险级(又分Ⅰ级、Ⅱ级)和仓库危险级(又分Ⅰ级、Ⅱ级、Ⅲ级)。

  轻危险级,一般是指可燃物品较少、可燃性低和火灾发热量较低、外部增援和疏散人员较容易的场所。

  中危险级,一般是指内部可燃物数量为中等,可燃性也为中等,火灾初期不会引起剧烈燃烧的场所。大部分民用建筑和厂房划归为中危险级。根据此类场所种类多、范围广的特点,划分中Ⅰ级和中Ⅱ级,并在本规范附录A中分类予以说明。商场内物品密集、人员密集,发生火灾的频率较高,容易酿成大火造成群死群伤和高额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因此将大规模商场列入中Ⅱ级。

  严重危险级,一般是指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品数量多、火灾时容易引起猛烈燃烧并可能迅速蔓延的场所。除摄影棚、舞台葡萄架下部外,包括存在较多数量易燃固体、液体物品工厂的备料和生产车间。

  仓库火灾危险等级的划分,参考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标准》NFPA 13并结合我国国情,简化为Ⅰ、Ⅱ、Ⅲ级仓库,其中,仓库危险级I级与NFPA 13的1、2类货品相一致,仓库危险级Ⅱ级与3、4类货品一致,仓库危险级Ⅲ级为A组塑料、橡胶制品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hjjc/13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