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材料可以代替鱼缸过滤棉?
第一层过滤棉,后面全部细菌屋。相信我,我某宝做DIY过滤四年了。那些珊瑚砂,火山岩,竹炭,还有红外杀菌这些概念,都是商家噱头,利润大。当时每出一个新东西,我们都会开缸做实验的,让它稳定运行两个月才会有结果。
首先说一下过滤类型。
第一是物理过滤,过滤掉水里肉眼可见的物理颗粒和渣子。这里面包含了鱼的粪便,藻类,食物残渣。
第二是生物过滤,水里会溶解一些物质,最典型的就是有机物和无机盐。生物过滤主要是培菌,异养型细菌分解水里的有机物例如蛋白质,糖分。自养型细菌分解例如亚硝酸盐和铵盐这些对宠物有害的物质(认知最广泛的就是硝化细菌了)。
第三是化学过滤,通常我们说生化过滤,为什么我要把化学过滤分开说呢,比方有些噱头就是说珊瑚砂是钙盐,少量溶于水后是可以缓解水里的酸值。就等于说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水里的有害物质。
再分别说一下三种过滤的特征,
物理过滤必不可少,而且在整个过滤系统里功劳最大。过滤出来的东西,如果完全依靠细菌分解,得好久。而且虽然说物理过滤是过滤系统的第一个环节,但是它却是整个生态循环里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稍后提。
生物过滤可有可无,有最好,可以有效降低换水频率。它属于是精密过滤了。培菌的最关键在于表面积。一个物体表面积越大,细菌越多,一个生活常识就可以反应出来,一块玻璃,光溜溜的,表面积比较小,通常我们用水洗洗,就会觉得它很干净了,如果是一块砖呢,同样的对待,恐怕我们接受程度就不同了。 表面积最大的过滤材料,还是细菌屋细菌环直接的,但是细菌屋的价格便宜些。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沙子烧成多孔洞结构的。生化球,表面这么大的塑料制件,表面积打不到哪里去,火山岩,珊瑚砂,也都是孔洞结构,但是表面积远远不及细菌屋。 一块肉,放家里任其腐烂,也是需要很久的,所以生物过滤,只能缓解,肯定做不到够用。有多少强多少的这种心态去对待。但是物理过滤足够强大的话,这种剩下来的“肉”就少。物理过滤稍微出点小差,漏个塞牙缝的量,也够生物过滤忙很久的。
化学过滤,很鸡肋。治标不治本,化学物质不能够长期稳定有效的反应。如果非要,现在有种超级细菌屋,就是用珊瑚砂火山岩这些材料粉碎后烧制成的细菌屋,可以保证两者兼有。
三种过滤说完了,说下红外杀菌吧。
第一,红外线,就是比红色光波长更长的光,大部分肉眼不可见。但是,红外的功能主要是热效应。杀菌,应该是紫外线这种短波的工作。
第二,即使你让红外杀菌了。那你辛辛苦苦培养的细菌怎么办。有人说杀菌是在生化过滤后面,不影响前面的。但是整个生态环境,菌落的数量不到一定值,是很难达到一个顶峰值的。水里的菌一样不能杀死。我们通常说杀菌,是要杀死一些致病菌,有害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有细菌,来压制有害菌。达到一个生态平衡。而不是单纯靠杀。
第三,什么东西能发射红外线,不是材料本身,是要靠温度,理论上,任何高于绝对零度(零下273点几,忘记了)温度的物体,都会射出红外的。你搜一下红外杀菌原理,说白了就是热效应杀菌,细菌也是蛋白质,收到红外加温,高于多少度,蛋白质变性失活。一个普通材料,不会自己升温,能发射多大的功率的红外能够引起细菌蛋白变性?
回头说说为什么物理过滤是生态循环的最后一程。一个鱼缸是一个生态系统。你投喂的饲料,还有阳光带进来的能量,都是这个系统,这个整体所获得的能量。一个系统只进能量不出能量,做不到平衡的,最终都会崩溃。哪里出呢?
投进去的饲料,经过层层分解,最后都成了无机盐,就是所谓的肥料。无机盐浓度大了谁也存活不了,细胞反渗透失水。无机盐浓度适宜,有阳光,有二氧化碳,好了,藻类就疯长了,这个时候,过滤棉就会过滤出藻类,然后你去洗棉,就等于是从生态系统里提出了能量。
这是理想的环境。事实是,细菌没这么大能力能及时把有机物全部分解成无机盐,只能分解一部分,所有还是会有一部分有机物还溶于水在。
所以我们还是要不断换水,有过滤,换水频率可以低些。所以我们常说,不勤换水,就勤换鱼。
可以缓解的有效办法,
勤换洗过滤棉。过滤棉上的食物残渣,粪便,藻类(藻类在棉上死亡,会提供糖分和蛋白)都是有机物,及早提取出来,可以大大降低生物过滤的压力。
所以说干湿分离也很有必要,因为过滤棉泡在水里,粪便这些东西,在过滤棉上或者在鱼缸里,效果还不是一样的,一样在发酵。干湿分离有个好处就是,不泡在水里,粪便这些沉积物没有浮力,表面积小(可以理解为粑粑跟粑粑之间缝隙小了),细菌分解作用比较小,更有利于你提取整个原材料。(细菌分解有机物也不是一步到位的,都是层层分解)。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本来可以固体提取的物质,成了溶于水难于提取的物质。
乱七八糟的说了这么多,手机打字真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