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汽车企业战略的意义?
制定汽车企业战略的意义?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未来产业,我国也确立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但由于我国起步晚,且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甚少,必须着眼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始于21世纪,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该计划制定了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全面发展计划。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计划初步量产,并在2020年达到全面产业化,市场推广覆盖率将成为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更是被列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引导和资金倾向方面继续重点扶持但是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产业必须首先认清我们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创新能力低下 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作为动力提供的动力电池,其造价高、循环寿命较短、能量密度较低,许多核心技术我们仍未掌握,须依靠进口来获得部分材料,而且缺乏相关的技术团队,虽然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可以看出后续的人才供应不足,很多技术已经被市场淘汰,大大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电池、电机、燃料电池等零部件的产业化转型正在进行,研发过程中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系列化和标准化设计应更加关注。
1.2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针对目前各单位已研制出的新能源汽车的各种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还有试验考核、技术调整完善、生产工艺准备、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标准制定、政策引导等大量的工作都需要资金作保障。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仍处于产品的初级阶段。
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1.3 消费缺乏对电动汽车的认识 尽管纯电动汽车较传统燃油车具备用车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但是截止2013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足5万辆,2013年全年销量1.76万辆,同比增38%,低于全球平均增速。
目前纯电动汽车主要是公交、出租等政府公共领域应用为主,私人领域消费量占比很小,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缺乏理解,不愿意轻易尝试新事物,所以需要借助营销模式创新,让消费者更多的来体验纯电动汽车,形成消费的示范效应。1.4 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才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
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
在管理人才方面,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需要配备专业化的人员队伍,从管理的角度弥补技术方面存在的局限,形成对技术故障的高效、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管理能力,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等,推动新能源汽车从示范工程走向产业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即将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能源管理企业节能降耗重要作用
能源管理企业节能降耗重要作用
能源管理是一种自发、自下而上、独立自主的,以节能为市场、以科学用能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而不是政府或垄断企业干预和管制的一种方式或结果。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能源管理企业节能降耗重要作用,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目前企业能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节能意识不强
企业能源消耗呈逐年增加趋势,一方面由于在职工人数增长、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耗能设备增多、建筑施工项目多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存在对节能工作重视不够。如:电表、水表损坏、走字不准没有及时更换;跑冒滴漏维修不够及时;个别用户甚至用改装、恶意破坏电表、水表等非法手段窃电、偷水;能源使用中忽视经济效益,常明灯、长流水现象长期存在;企业能源管理部门和用户没有把节能放到应有的地位;节能宣传力度不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意识没有深入人心。
1.2 节能机制尚未形成
随着企业改革的全面实施,原有鼓励节能行政手段已经不适用;水电费用实行全成本核算和收费体系刚刚建立;水电消耗二级计量仅为60%~70%,查表不及时,隐藏问题不易发现,吃“大锅饭”心理还普遍存在;节能技术进步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节能管理机构内部缺乏自我约束的内部核算控制体系,致使节能管理工作不到位。职工服务意识不够,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有时服务不及时,甚至存在消极怠工现象。
1.3 节能制度不完善
企业节能管理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没有节奖超罚措施。节能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专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现有的供水、供电、供暖管理制度涉及节能的内容过多,对耗能设备的数量、运行状态、节能潜力缺乏统计、分析,没有形成对节能项目的论证、立项和节能效果的评估制度,节能效果不突出。
1.4 节能手段落后,节能改造资金投入不足,节能产业发展滞后
企业对节能资金投入不足是今后节能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各企业由于经费紧张,但对节能改造的项目则无法满足,致使大部分节能项目因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而停滞。企业的科技处作为发展企业节能产业的主力军,还没有进行节能产业立项,企业节能产业无法开展。
1.5 制度不明确
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成立了能源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建立了部分能源管理制度,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是:能源管理制度与质量考核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管理制度混杂,没有明确的能源管理制度;计量器具配备不全,无法针对各个生产环节的耗能情况进行准确的计量;对已制定的能源考核办法没有进行专项考核,没有相关的节奖超罚制度。
2 能源管理制度内容
有关能源管理的法律和法规的主要制度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定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节能工作中应尽的职责义务,主要包括制定规划、计划和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加强管理、监督,推进技术进步,开展宣传教育等。二是规定了用能单位,特别是重点用能单位合理用能的权利、义务,包括遵守有关法律制度、节能政策、规范、标准、限额,履行应尽的节能义务。三是规定了生产用能产品的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在用能产品质量管理和推广先进用能产品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
1) 能源采购和审批管理制度
2) 能源转换管理制度
3) 能源财务管理制度
4) 能源生产管理制度
5) 能源输送管理制度
6) 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7) 能源统计管理制度
8)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9) 能源检查和评价管理制度
10)节能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11)能源节奖超罚制度
3 能源管理的保障措施
3.1 建立能源管理体制
1)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为实行全面节能打好基础
从企业能源使用现状看节能潜力巨大。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狠抓企业职工节能意识的提高,认真贯彻国家能源方针和各项节能法规、制度,转变过去的“重建设,轻节约”、“重保障,轻效益”的错误观念,提高对节能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把节能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号召职工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克煤”做起,增强忧患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是实现全面节能的思想基础。
2)成立节能管理委员会
主要职责:制定能源管理制度、节能计划、节能技术进步措施、能耗消耗定额、节能奖惩办法和执行监督;组织开展节能竞赛;考核监督各部门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确定节能奖金的使用方案;组织用能分析、节能测试、协助节能管理工作部门完成节能监督、检测,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培训、进行节能数据统计、信息交流;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组织编写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开展能源审计等。
3)建立节能管理网络体系
建立能源管理职能部门、各部门科室、职工三级节能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垂直管理,层层负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指标分解,责任到人,采取节奖超罚等措施,全面促进节约。
4)理顺能源管理体制
制定科学的节能政策,理顺能源管理体制,促进节能机制形成供、供电、供暖依托牧业或节能管理部门全面实行商品化管理,实行按表(面积)计量收费、商品化服务性管理机制。企业的用水、用电、用热费用按照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质量,并与相关部门结算,按月缴纳。
5)改进节能管理手段,调整设备维护与节约的投资比例,增加节能改造投资比重
对于能源利用管理实现数字化管理,为收费和指标管理创造条件;投入人力物力完成耗能设备和供水、供电、供暖线路、管路数量、位置、能源消耗情况的'普查和统计与分析,确定耗能指标;引导和鼓励企业淘汰高耗能型设备,更新为节能型设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提高能源利用率,取消白炽灯和高能耗灯,统一更换为节能灯具;办公场所等安装用电智能监控设备等。
6)从价格和政策上鼓励节能,防止和杜绝能源浪费。
实行按企业成本核算确定内部用水、用电、电热价格。制定水、电能耗指标,对超指标使用单位和个人实行加价。
7)制定节能方案和收益分配政策,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节约
引进先进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签订节能项目改造合同和节能风险承包合同,按规模和各方投入情况确定受益年限和效益分配比例。节能效益中提取60%以上作为节能专项基金,其余部门用于相关人员的奖励。
8)建立对水、电、煤供应及消耗的调控手段,发挥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
节能管理部门认真组织核定用水、用电计划和指标。按生产、基建、办公、生活等不同类型,分别核定水电能耗指标,制定用水用电开支计划,费用总额严格控制,避免超支。
9)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有统管,在选型、采购、安装、调试、验收、检定、维修等,由能源部门实行集中监督,统一管理,提高计量精度。对水、电、汽、暖等能源管理实行“三定双卡”制度(定供用双方查表人员、定查表时间、定查表地点、用户各一份查表卡片),准确计量合理收费,堵塞漏洞。
10)推行计量器具标准化
能源计量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要求,是建立能源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的保证;是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按照节能合同和节能要求,实行即时性考核,做好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改正,确保节能效果。定期完成能源消耗统计报表,对超能耗的单位和个人对浪费水电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公布。结余给予奖励,严重超支的查明原因并扣减经费;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采取指标分解,责任到人,节奖超罚等措施。
3.2 健全保障机制
1)定期进行能源平衡测试
检验是否取得取用平衡,并发现漏水点、大功率电器使用点、供暖温度超常点,确定能耗增加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
2)建立节能综合示范点
以生产单位为试点,综合分析能源消耗各要素,确定节能方案,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评估节能效果,为全面节能创造条件。
3)加强人员培训
组织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的节能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和改善节能技术、方法、手段,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
4)在建设项目前期做好节能控制工作
5)加强节能管理信息传播
6)鼓励开展节能研究
7)推行能源审计
8)推广能源合同管理
4 能源管理的意义
节约能源,不但减少了企业的相关能源费用开支,降低了工业生产的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能源能够创造比它本身价值高几十倍的工业产值,为国家创造财富,特别是在能源紧张的今天,能源问题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利用能源,降低能耗,提高经济企业效益。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结论
能源管理是一种自发、自下而上、独立自主的,以节能为市场、以科学用能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而不是政府或垄断企业干预和管制的一种方式或结果。能源用户通过合理有效地优化能源使用方式,可以节约能源费用,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企业的能源审计方法和能源管理系统并不缺乏,但大多数管理方法都是台帐式管理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和统计方法比较缺乏,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企业在不需要额外投资的基础上就可以节能8%至25%。
实现节能目标,企业方面需要从三个方向努力。第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第二要在能源管理和统计方法学上进行探讨;第三,从长远来说,要努力建立一种机制,使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自觉自愿的行动,要建立相关标准和机制。
能源利用必须是“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才能达到最有效利用的目标,这样才能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供应不足。这就要求能源管理不仅能够“节流”,而且还能“开源”,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能源的盈利空间,使其更加富有吸引力。
;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