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印刷标志要素?
绿色印刷标志要素?
绿色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10个环构成。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要求是:质量符合标准,“三废”排放满足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检测报告中的“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噪声)。印刷企业取得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标志着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达到目前国家实施的环境标准规定。
印刷企业几个重要环保措施?
污染治理
近年来,中国政府确立了多个重点污染治理地区,制定和实施了水污染的流域规划、管理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截至2002年底,政府已投资400多亿元用于长江三峡库区及坝区的环境保护。2001年,三峡库区重点污染源减少37家,库区内6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年减少15.6%; 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为0.8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比上年减少48.3%。污染严重的太湖流域从2002年开始得到特殊的“输液”治理――从长江向这个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的淡水湖输送清洁江水。此项工程的启动已明显地改善了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使水中主要污染物磷、氮和高锰酸盐的含量比四年前分别下降56%、25%和9%;以太湖水为水源的上海等城市的自来水水质也有明显改善,受益人口近千万。
同时,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大气质量监测和治理。2002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继续提高,在环保部门监测的339个城市中,117个城市达到或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海口、三亚、肇庆等1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北京的大气治理有明显成效,2002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201天,比上年增加19天。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达到欧洲一号标准,北京等大城市已开始实行欧洲二号标准。
保护森林资源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人工造林的奇迹。1981年至2002年全国累计义务植树398亿株以上。目前,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4667万公顷,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为16.55%。在世界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中,中国保持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被联合国环境署列为世界上保留森林最多的十五个国家之一。
1998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投入427亿元用于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地区的植被保护、当地农民补贴、鼓励将过度开垦的农田转化为树林和草场等项目。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面展开,到2002年,全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44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18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26万公顷。退耕还林的成效已初步显现,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另一项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是1998年开始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工程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砍伐天然林。在多个地区,昔日的伐木工人如今变成了护林人。
按照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报告的目标,到205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8%。
保护湿地
自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抢救和恢复湿地资源,一批曾遭受破坏的天然湿地得以保护。到2002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许多保护区属于海、湖、江河水网地带的滩涂及森林边缘湿地。其中有21处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目,面积达303万公顷。
从2000年11月开始实施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由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务院17个部委共同参与制定。按此计划,到2010年中国将遏制住由人类活动导致天然湿地萎缩的趋势; 到2020年,将逐步恢复退化或丧失的湿地。
防治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全国262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大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约占国土面积的27%。目前,尽管荒漠化趋势已在局部地区得到遏制,但每年仍以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国家林业局已开始实施一项全国性的防沙治沙计划,力争到2010年基本遏制沙化的扩展趋势;到2030年,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沙化土地总面积开始逐年减少;到2050年,凡在当时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最终在沙区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态体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还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少数国家之一。完成于199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使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章可循。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一律受到处罚,其处罚最高至判处死刑。
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
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工程也初见成效,全国已建立250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专项实施大熊猫、朱q等七大物种拯救工程。目前,被视为中国“国宝”、也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生存环境继续得到良好改善;朱q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250只左右,濒危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扬子鳄的人工饲养数量接近1万条;海南坡鹿由26只增加到700多只;遗鸥种群数量由2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难得一见的老虎也不时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身;对白鳍豚人工繁殖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由于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猎,加上国际社会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配合,曾遭受疯狂非法屠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的藏羚羊得以休养生息,目前数量稳定在7万只左右。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为1956年划定的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8月设立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总面积31.6万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到2002年末,全国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757处,总面积为13295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3.2%。这些自然保护区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地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相当一部分自然保护区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是云南,有152个,面积达到280万公顷。四川的卧龙和九寨沟、吉林的长白山、广东的鼎湖山、甘肃白水江等22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还有一个参考资料,字数比较多, 贴给你 你自己去看一下,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