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土壤化是伪科学还是大发明?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沙漠。
沙漠是因为局部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的陆地产物。
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的地区,称之为沙地,也就是沙化土地的意思。
沙漠土壤化是个伪命题。
因为解决不了缺水的问题,哪怕是黏土,也一样可以被沙化,成为沙漠。
沙进人退,残酷地指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高效利用沙漠地区的水资源,才是解决土地沙化的根本手段。
戈壁和沙漠本质上就是土壤,在农业中,我们将其称之为:砂纸壤土,也叫母壤,在园艺业中,它们被称之为:基质。
沙漠从来不缺少种子,因为大风会送来沙漠变绿洲所需的一切种子。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形成一片绿洲,就会成为生物的家园。
我们用一切手段去固定沙丘,可作用寥寥,哪怕是成果最丰硕的中卫铁路沿线,哪怕是世纪最大的治沙发明麦草格,也都是从水的问题上想办法,从来没有说换了土壤,沙漠就能变沃土。缺乏有效降水,绿洲会很快消亡,有了降水,沙漠会极快地变得郁郁葱葱。
抓不住重点,只会让治沙误入歧途。不但无益于治沙,反而会浪费治沙资金。
我们看到的迄今有用的治沙措施,都是从水上想办法,比如蚂蚁森林,比如毛乌素治沙,比如塞罕坝造林。
蚂蚁森林采用了改变微地形配合沙生植物治沙的办法,也就是通过让地表变得起伏,用起伏的地形形成集雨面积,雨水下渗的最低点种植耐旱的沙生植物。
毛乌素、塞罕坝、库布齐采用地表覆盖保水的方法来降低地表蒸发量,增加水分的办法,采用红柳、沙柳等速生治沙植物用最快的速度荫庇地面,降低风速,用沙柳条,沙柳叶覆盖地表,减少蒸发,从而使地表含水率提高到植物可以成活的地步。
把沙粒变为土壤,看似是增加地表防护的方法,但是,土壤的毛细管更多,土壤表面散失的水分更多,这样不仅无法锁住水分,还可能加速水分流失。沙漠由于表面沙粒阻断了毛细管,反而更能保水,很多绿洲农民要把壤土、黏土地改为沙土地、压砂地,因为长期的实践表明,沙地孔隙大、更保水。
即便是不缺水的土壤质地的农田,由于水分在毛细蒸发的过程中把溶解的地下矿物质搬运到了地表,会使得土壤很快盐渍化,很快就会沦落到不得不弃耕的地步。哪怕不弃耕,也会沦为中低产田,其改造成本也极大,得不偿失。
沙漠甚至不缺水,绝大多数沙漠由于演化过程中的富集,含水层中有大量的淡水,加上沙漠中工农业用水少,这些水资源大量留存在含水层,地势低洼的地段会出现泉眼,海子,比如敦煌的月牙泉,巴丹吉林沙漠中的诸多神泉和海子,至少治沙的起步水是绝对不缺的。
采用大面积治沙+低耗水农业,是西北地区解决沙漠的最好手段,当前的沙漠光伏项目,就是治沙良机,大量的光伏板隔绝了太阳辐射,减小了地表风速,而且光伏板还可以作为集雨面,让地表的水分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到植物可以生存的地步,就能提高植物成活率。
以下为题外话——————
巴丹吉林沙漠约五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也接近五万平方公里,把这十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规划为一个个十平方公里的居民点,每个居民点不超过一千人,每个居民点建成五平方公里的风光电站,每人分15亩地,其中10亩固定为电站用地,日常经验5亩即可。
这样每个居民点耕种5000亩土地,拥有10000亩电站利润30%的分红,这样戈壁沙漠里星罗棋布一个个能源小镇,加上农牧产业,将会极快完成两大沙漠布局,完成沙漠治理。还可以有近千万人直接受益于能源产业。成为能源加农牧的典范。
在全国范围内募集千万人参与到这样的大项目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还会极大减轻东南地区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并且更有益于实现双碳目标,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号外:因有朋友对沙漠比土壤更保水存疑,故此补答。
说的是沙子因为颗粒松散,有水会很快下渗,从而减少蒸发,而且由于沙子都是细密的沙土在下,颗粒大的沙粒在上,从而阻断了毛细管,因此水都留下了,而不是被大风刮跑,沙漠中保水指的是保存水的能力,不是保持土壤持水率。
均质的土壤不一样,因为其粒度一致,就像海绵一样,会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水分,上层表面因为日晒和风把水分带走后,会很快通过毛细管补充上,而且因为水溶解了无机盐(可淋溶物)的缘故,这些无机盐会随毛细管上升至表面,水分蒸发后留下无机盐,导致其表面的含盐量越来越高,最终形成盐碱地,而且这种搬运是极快的,因为沙漠的蒸发太快,无人干预的话,会在土壤表面变成盐碱壳子,吐鲁番,哈密的戈壁滩上,到处都是这种盐碱壳子。改造起来需要大量的水冲洗,让盐碱重新随水溶解后渗入地下,因为富集的缘故,只是治标不治本。
沙粒不一样,所以沙漠里盐碱地极少。
就农业来说,盐碱比干旱更可怖,它被称之为:土壤癌症。
原创者接受一切质疑,并会一一就此回应,欢迎问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