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李秀成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为何随即惨叫四起?他用的是什么战术?
曾国荃有“曾铁桶”的绰号,攻城好用挖壕筑垒的战略,以求长围久困,最终破城。
这种只用呆兵,只打呆仗的战法,决定了曾国荃只是湘军中的悍将,而称不上名将。
关于一生引以为傲的战功,左宗棠曾问曾国荃:老九一生得力何处?曾国荃答: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曾国荃是耿直之人,这话的确道出了他打胜仗的秘诀。湘军征战十年,一直被“饷拙”困扰,士兵因此哗变的恶性事件各军皆有,唯独曾国荃所部不曾发生过此类事变。特别是咸丰八年,曾国藩重出江湖后,曾国荃所部待遇一直优于他军,即便彭玉麟、鲍超等人屡屡抱怨,曾国藩还是对自己这个九弟额外偏心。
因为不缺饷,曾国荃打仗向来不吝啬子弹炸药,每攻一城,他的吉字营弹药消耗都极大,这种挥金如土的疯狂呆仗,整个湘军只有他打得起。到攻城阶段,也只有他敢肆无忌惮地屠城、抢劫,这种杀人如麻的犒赏方式,整个湘军也只有他玩得起。
但和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比,曾国荃统帅的湘军还是有明显缺陷的,那就是没有大型炸炮。李鸿章有常胜军,左宗棠有常捷军,这两支部队在攻城时,均有火力凶猛的大型炸炮打头阵、唱主角。
湘军攻城部队之所以没有大型炸炮,跟曾国藩的固执观念有很大关系。曾国荃曾要求曾国藩为其采购大型炸炮,但曾国藩却认为人的意志、精神,攻城办法、决心,比什么炸炮都重要。
因为没有能直接轰塌太平军城墙的大型炸炮,曾国荃围攻大城池,向来费时长久。曾国荃的吉字营最终拿下九江、安庆,耗时都在一年以上。而李鸿章拿下苏州,只用了三个月。左宗棠拿下杭州,也不过半年。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远非九江、安庆可比,所以,曾国荃想拿下天京城,绝非易事。
围困天京,进而围出攻城的缺口,曾国荃并没有好策略,只有朝天京城墙下挖地道,然后填充海量炸药,炸开缺口这一个呆笨办法。
这个办法具体呆笨在哪里呢?
首先一条,这么干,需要的炸药量太大,大到曾国藩都觉得难以为继。
再一条,挖地道的过程中,艰险万状,往往是损兵折将,浪费大量炸药,徒劳无功。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守城的李秀成找到了一个发现地道的简单办法,也就是这个问题提到的,分辨城墙下草色异常。
曾国荃挖地道是用来填充炸药轰城的,挖得太深,爆破效果必然不好,所以不能深挖;挖得太浅,不免会损伤草根,草枯则渐作黄色,必异于周围草色。
对付曾国荃的地道战,李秀成只要登高一望,草色黄绿相间,清晰可辨,于是地道所在,了然于心。
地道这么被发现后,李秀成接下来又是怎么干呢?
简单,找到地道所在,掘个口子,要么薰以毒烟,要么灌以沸汤。
这么一薰一灌,湘军一次报销在地道里的将士往往就有百号人。
除了薰毒烟,灌沸汤,李秀成有时候也令太平军直接下地道和湘军血拼,引爆已填装进地道的炸药。这么干,湘军的损失往往更大。
此外,还有湘军自认倒霉的时候,费了半天劲,结果发现前面是巨型山石,挖出的原来是个很长的死地道。
因为呆笨,曾国荃的吉字营一直挖,挖了大半年,炸药费去十数万,工兵死了一两千,天京城还是完好无损。
但即便如此,凭借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倔强,曾国荃最终还是攻破了天京城。
他又是怎么办到的呢?
还是那句话,不惜弹药,挥金如土。
湘军的炮虽然轰不塌天京城墙,但伤人、干扰还是没问题的。于是曾国荃玩起了“明轰城墙,暗挖地道”的把戏,湘军破炮日夜不息的轰击,因为城头无法立足,李秀成辨草色,猜地道的好戏就没法唱了。
这还不够。
这边玩命炮击,那边曾国荃又命步兵各持柴草一束,掷之城下,高与城齐,摆出随时都可能玩命攻城的架势。
在炮击、草攻的掩护下,曾国荃最终选了一条数月前所开,太平军发现后废弃的地道,又连续挖了十五天,终于挖到城根。
历史有时候很是惊心动魄。
装填炸药完毕后,曾国荃和攻城主将李臣典正在洞口筹商攻城事宜,李秀成率百名敢死队突然由太平门奔出城来,同时,几百名穿着湘军军服的突击队员也从朝阳门东角冲出城来。
遗憾的是,这两伙人手持火蛋到处扔,硬是没能发现已掘到城根的地道口。
如果这两伙人发现了地道口,一打火蛋扔过去,埋在地下的几万斤炸药被点燃,曾国荃和李秀成这对冤家对头必然会一起毙命于此。
如此一来,两军都将陷入群龙无首,天京城下大混战的结果会怎样,还真不好说。
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著名将领,与英王陈玉成曾力挽狂澜,创造了二破江南大营,东征江浙战场,建立苏福省,创建新的粮饷基地等壮举。陈玉成死后,李秀成独撑危局,率部死守天京长达26个月之久,在坚守天京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个奇招,使得围攻天京的湘军曾国荃部损失惨重。
穴地攻城术太平军在攻城掠地,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创造了一项独特的攻城方法“穴地攻城术”。其实穴地攻城自古就有,早在战国时期,墨子就已经提出过穴地攻城的方法,但当时的穴地是指挖掘地道潜入城内,这样做不仅很容易被城内敌人发现而且工程量也非常浩大。太平军将穴地攻城改良为挖掘地道至城墙之下,在地道尽头安放大量火药,一举炸塌城墙并趁机破城。
由于太平军中有不少贵县银矿工人,擅长土工作业,具备了挖掘地道的有利条件,太平军通常在隐蔽的地形或城外民居中开挖地道入口,采用多条地道同时开挖的方法,使守城清军对此无可奈何。围攻桂林时太平军首次采用这种“穴地攻城术”,不料却遇上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地道的挖掘,最终没有派上用场,但在围攻长沙、庐州、金陵时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穴地攻城术”使得当时的清军守将防不胜防,大为头疼,但并非没有方法,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两种有效的方法。
埋瓮静听1852年9月太平军围攻长沙81天,“穴地攻城术”大展身手,好几次炸塌数丈长的城墙,却因兵力不足未能成功破城。时任湖南巡抚幕僚的左宗棠主动献策,在城墙附近深埋一圏大瓦缸,让盲人坐于缸中静听,借助盲人超常的听力判断地道的开挖方向,然后安排兵勇迎着地道方向将其挖通并灌入污水秽物,破坏地道,淹死开挖地道的工兵。只可惜左宗棠破除地道的方法并没有在清军中广为传播,以致于后来太平军在庐州、金陵等地挖掘地道,炸塌城墙后攻破城池。
辨识草色1862年5月,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水陆大军包围南京,在雨花台扎下大营。曾国荃最擅长围攻坚城,吉安、安庆等坚城都被他一一攻陷,因此有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曾铁桶”。到了天京城下也不例外,曾国荃再度使出看家法宝,把天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李秀成当时在上海与西方列强开战,接到洪秀全急诏率军回援,在雨花台与曾国荃激战46天,始终无法取胜。与此同时,江浙战场也接连失利,12月,苏州失陷,李秀成只好返回天京坚守城池。曾国荃见南京城墙坚固,强攻无法取胜,便采用“穴地攻城术”,这招还是从太平军手里学过来的。李秀成在广西时就加入了太平军,穴地攻城使用不知多少回了,一看湘军挖地道,他便每日站在城墙高处,仔细观察,一旦发现草色发黄之处便指示工兵迎面挖去,挖通之后或灌入毒烟,或淋入沸水,湘军工兵或被烫死,或被毒死于地道之中,使曾国荃的工兵营遭受重创。太平军守城将士大惑不解,为什么草色发黄就说明下面有地道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地道挖到城墙底下,必须要向上挖,不然的话炸药难以炸塌城墙,而向上挖的过程中就会损伤地表植物的根系,在地表上的植物(野草、灌木)就会表现出枝叶发黄的现象。不过即使李秀成有“穴地攻城术”的奇招,却依然难挽太平军的颓势,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在太平门外挖通数条地道,炸塌城墙数十丈,湘军蜂涌而入,天京宣告失陷。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