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
我国历史悠久,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灿若星河,留下来的文物可谓数不胜数。在这些珍宝当中,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越王勾践剑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以答主就不在这里重复了,特地选择一个相对“小众”的介绍给大家。
作冊班鼋这件文物的长相很别致,其实就是一只大鳖,当然,它不是真正的鳖,而是用青铜铸造的,全长21.4厘米,跟真鳖差不多大,最奇特的是,在鳖盖上,还插着四枚小箭头。
△作冊班鼋
好端端的鳖,怎么就被人插上箭头了呢?说起这只青铜鳖的来源,我们可以从一件故事说起。
话说那是在商代末期的某一天,某位商王带领群臣来到商代最后一个都城殷墟郊外的洹河,举行一个重要的礼仪活动——射礼。
△商代武士复原图
只见岸边爬出来一只鳖,商王弯弓搭箭,正中鳖盖!鳖当然想跑啊,可是它哪里跑得过箭?紧接着,商王命令手下也去射,有一个叫作册般的人连射三箭,也全部射中了鳖盖!
我想这只鳖的心里一定有句***想说。
商王一瞧,呦,小伙子不错啊!于是就把这只倒霉的鳖赏赐给了作册般,而且命令他铸造一件青铜器来纪念此事。
于是,作册般就老老实实让人做了这只青铜鳖,并且在它的背部铸造出铭文,详细记录此事,即:
“丙申,王于洹,获。王一射,射三,率亡(无)废矢。王令(命)寝(馗)兄(贶)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汝)宝。”
△作冊班鼋铭文拓片
工匠们一定是以那只被捕获的鳖作为模特,准确描摹了它的姿态,当然也包括背上的四支箭。
这只作冊班鼋,铭文跟造型能够完全对应上,还直接反映了商代的射礼情况,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外,了解一点青铜器知识的朋友都会知道,商周时期动物主题的青铜器,大多为抽象风格,很少以写实风格来塑造。比如著名的饕餮以及龙、虎等,都是想象出来的,或者进行高度抽象加工的。
△妇好墓出土枭尊
而这件青铜鳖恰恰就是完全写实的,所以在当时的青铜器中可谓独树一帜。
一、2000年,有人在纽约拍卖会的最新图册上,发现了从中国唐朝墓地盗走的浮雕。中方立即提出让美国卖家归还文物,却被美方拒绝了。
画家袁运生先生在翻阅纽约佳士得拍卖会的最新图册时,觉得上面要拍卖的浮雕好面熟。
仔细回想后,他确定这是他曾经研究过的“王处直墓地中丢失的浮雕。因为墓地风格特别,令他记忆深刻。
于是,袁运生立即联系了中国文物部门。果然,专家们仔细研究后,证实了袁运生的判断。这是晚唐时期王处直墓地中的门神。
当年王处直墓地被发现时,陪葬品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地上一片狼藉,只散落了两具尸骸。
墓地中只留下了墙上的壁画和精美的石雕。石雕由汉白玉石材雕琢而成,却色彩缤纷,让人讶异。
奏乐的侍女们乌发如墨,头戴各色鲜花。红色衣裙间或点缀着褐色、靛青和湖蓝等色彩。
石雕均采用浮雕的形式,人物凸凹有致,具有立体效果,动感十足。完美地再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
墓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处一米多高的空洞,残存着斧凿的痕迹,这里应该原本应该有两块守卫墓地的门神浮雕,看来是被盗墓贼野蛮盗走。
面对着纽约拍卖会图册上的照片,专家们无不欣喜若狂,他们确定图册上的浮雕正是墓室空洞中被盗走的门神。
专家组立即启动追讨程序,根据国际法:任何成员国如果历史文物被盗,无论流落到任何国家,都有依据该公约追回的权利。中国和美国恰好都是成员国。
可是,美国方面却拒绝归还这座浮雕,理由是没有证据证明这块浮雕是被盗走的那一块。
眼看拍卖日期临近,专家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取来墓地中的土壤,与门神浮雕上残存的尘土进行对比,如果土壤是一致的,就能够证明门神浮雕是墓地中的文物。
果然,土壤对比结果显示门神浮雕确实是王处直墓地中的文物。面对真凭实据,美方只好根据国际法,将门神浮雕还给了中国。
消息传出后,一位美国收藏家想起,自己库房中有一尊在澳门购买的唐代汉白玉浮雕与门神浮雕非常相似。
于是,他无偿把这件文物捐赠给了中国政府。这两座门神终于找到了彼此,再次团圆。
二、“谁钉的钉子?这可是600年前的壁画!”法海寺壁画被钉了几枚钉子,调查集中到一个小战士身上,原来他借住寺中,为了晾衣服,拉了几根绳子。
法海寺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寺庙大殿中的明代壁画,是整座寺庙中的精华所在。
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姿态各异,神情不一。细节部分纤毫毕现,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1950年,经过多年的战乱,北京的老百姓刚刚获得稳定安静的生活,文物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
小战士在壁画上钉过7枚钉子,有的已经脱落,只留下了钉眼。有的钉子钉得比较深,拔出钉子会对壁画造成再次伤害。
专家们对每一个钉子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决定将钉子钉死在墙上,并对钉眼和裂痕进行了修复。
本以为这些壁画经过重视和保护,可以重新焕发出风采。谁知道这些壁画的“生死考验”在十几年后才真正到来。
1966年,一群学生冲到法海寺,要砸烂这些被定义为封建迷信的佛教物品。
当时看守壁画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尝试着给学生们讲壁画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意义。
但是热血沸腾的孩子们根本不听,只是叫嚷着让老人拿出大殿的钥匙。老人抄起了一把砍柴的斧子,威风凛凛地站在大殿前。
学生们一看老人要拼命,就没敢毁壁画,砸了庙里的佛像和雕塑后,离开了寺庙。
如今,法海寺壁画已经和圆明园遗址、三星堆遗址等一起名列国家第3批国宝级文物。可惜的是,佛像和雕塑被毁,法海寺再也无法恢复原貌。
三、1976年,扬州工人朱立恒抱着一个花瓶来到了文物商店,他怯怯地问:”这个花瓶能给多少钱?”老师傅看了看:“18块!”
当时朱立恒和老师傅都不知道,这个18块卖出的花瓶是元朝景德镇出品的梅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全世界类似的梅瓶仅有三件。这个梅瓶如今身价几亿,扬州博物馆还专门为它提供了一个200平米的单间。
梅瓶是传统名瓷,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通体修长美丽,最大腹径与高度的比值近乎黄金比例,所以看上去格外高贵优雅。
梅瓶的底色为霁蓝釉,色彩像蓝宝石一样纯正。而梅瓶身上的龙纹,360度无死角,每个角度都能够看到龙在延展腾飞,美不胜收。
烧制这样颜色的瓷瓶,温度的掌控至关重要。这件梅瓶代表了元景德镇同类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怪不得是国宝级的文物。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雍正赏赐给当时在朝廷做官的朱家先祖的。
后来,朱家先祖退隐归乡,很多人打起了这个梅瓶的主意,有人愿意用十八石粮食来换,但朱家婉言拒绝了,也有日本人拿着整箱金条来购买,可朱家不愿祖宗珍宝流落海外。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朱家为了防止文物被砸碎,用墨汁将梅瓶全部涂黑,层层包裹,藏在了床底下。
70年代,地震频发,无数文物毁于一旦。朱立恒担心传承已久的宝瓶也遭此厄运,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梅瓶卖给文物商店。
现在,朱立恒也会带着孙子到博物馆看看这个传家宝。他说从不后悔当初的举动,他认为传家宝成为国宝供人们欣赏,比在家蒙尘要好得多,而且被博物馆收藏,能让宝瓶得到更专业的保护,也算是对先祖有个交代了。
四、1971年,郭沫若在兰州文物仓库中发现了一匹锈迹斑斑的奔马。修复后,奔马展现出惊人的风采,它叫做“马踏飞燕”。
这匹马现在已经被中国人所熟悉,因为它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标志”。我们在很多知名的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都能够看到这匹灵动的奔马。
奔马的造型非常不可思议,诺大的一匹奔马三足凌空,昂首举尾,全身的重量支撑在蹄下的一只小小飞燕身上。
而飞燕探首回顾,收足展翅,让人感觉到奔马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和转瞬千里的动感。
古人的创造力真是惊人,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比“马踏飞燕”更精巧,更为完美地融合了想象和现实的造型。
这匹马侧面看起来雄劲有力,威武雄壮。正面看却非常搞笑,奔马表情自带笑点,让人忍俊不止。
出土铜奔马的墓地是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被称作“雷台汉墓”。
墓葬中除了铜奔马,还有金、银、玉、陶器等文物 231 件,古钱币近 3 万枚,铜车马仪仗俑 99 件。
不过,墓地中没有墓志铭,也没有找到带有主人标记的记录。因此,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仍然是个迷。
无论是谁创造了这个铜奔马,它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和文化瑰宝。它从千年前奔腾呼啸而来,带着岁月沧桑,掠过历史风霜,惊艳了后人,荣耀了时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