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土壤 > 正文内容

什么是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治理包括?

2025-02-10 01:51:37固废土壤1

一、什么是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

其具有的随机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潜伏性等特点,加大了相应的研究、治理和管理政策制定的难度。

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受外界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

二、面源污染治理包括?

要治理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物、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三、土壤污染源属于大气污染源的是?

土壤污染源属于污染源是土壤污染的,不是大气污染源。

四、城市面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的区别?

尚未找到有关我市农村面源污染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材料、水更清,但农业面源污染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虽然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因此、农村生活污水 要实现生态自贡建设的目标,防治意识欠缺,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以及农膜。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态自贡建设步伐、对面源污染认识不足,而农村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就是面源污染问题,让自贡的天更蓝、地更绿,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根本改变、农药,离不开全市农村环境的根本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而是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其治理工作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经过广泛搜集和多方了解,是生态自贡建设系统工程中亟需加强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目前我市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面源污染问题在我市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面源污染源强怎么考虑?

采用清单分析、等标排放量、内梅罗综合水质指数评价等方法,对长三角典型区域苏州市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地区分布和污染风险进行了解析。

研究结果发现,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年排放COD 171 268.2 t,氨氮6 510.5 t、总氮21 839.3t,总磷3 335.7 t,属于典型的生产与生活复合型污染。

面源污染物来源多元化,发现畜禽养殖业是COD和总磷排放的重要来源,而氨氮和总氮主要来自农村生活源。按照地区来说,太仓市COD和总磷排放量居首,而苏州市区是氨氮和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地区。

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综合水质指数均值为2.6,在中等污染水平,其中苏州市区和昆山市为轻污染,张家港市为中等污染,而常熟市和太仓市均属于严重污染区域。

农业面源污染强度与地方农林经济并未有显著的关系。

六、农业面源污染都有哪些?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是农村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

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案?

1、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通过采取节水农业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包括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综合防控措施,精准施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八、水库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1.水库面源污染防治是保护水库水质的一项重要工作。

2.水库面源污染主要指水库径流区内的群众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养殖粪污排放、农药化肥施用、农作物秸秆废弃等造成水库水质受到污染。其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将生产生活和养殖污水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二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或者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将秸秆进行回收利用,防止直接废弃或者焚烧。

3.防止水库受到面源污染,保护好水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九、农业面源污染的指标?

农业面源产生的有机物的COD、总N、总P是污染物负荷主要来源,村镇生活污水、农业固体废弃物、农田农药化肥、水土流失和暴雨径流为主要面源污染,其主要指标有:

1.村镇生活污水污染

1.1人均用水量

1.2地表径流和稻田渗漏污染负荷

2.农村固体废弃物

2.1生活垃圾

2.2种植业固体废弃物

2.3养殖业固体废弃物(包括水产养殖):

2.4人的粪便

2.5建筑固体废弃物

3.农村施肥

4.台地水土和水土流失引起的N、P流失

5.暴雨径流N、P污染物转移特征与污染负荷

十、面源污染什么意思?

面源污染也称非点源污染,主要是指在降雨的条件下,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经雨水冲刷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造成水体污染。

相对点源污染而言,面源污染主要由地表的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秸秆农膜等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粪便污水、水产养殖饵料药物、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各种大气颗粒物沉降等,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形式进入水体环境所造成,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潜伏性、累积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因此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研究和防控的难度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ftr/19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