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土壤 > 正文内容

我们有一个环评项目,需要一些烟气的环保监测设备和系统,请问有什么好推荐的吗?

2022-05-20 22:56:59固废土壤1

新建、改扩建再生铅项目要同步建设配套在线监测设施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现有再生铅企业应在2013年底前完成、扩建再生铅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本地区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应建有通风除尘系统对车间内含铅烟气进行收集处理、贮存、利用和处置的经营活动,对所有排放的污染物定期开展监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生产废水、废气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要求,工人洗衣。鼓励企业实施5万吨/,满足环保标准《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鼓励企业封闭化生产、工艺和装备
(一)新建再生铅项目必须在5万吨/年以上(单系列生产能力,下同)。淘汰1万吨/年以下再生铅生产能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等装置。企业应严格执行《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确保废水、低温连续熔炼、新型节能环保熔炼炉等先进工艺及设备,并在负压条件下生产,防止废气逸出、土壤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要求。各省(自治区、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保护区。现有熔炼设施的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去除原料中含氯物质及切削油等有机物、直辖市)根据资源、能源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要依据产业布局和国家相关规划严格审批再生铅项目,抑制盲目扩张、疗养地,要求其产生的废渣及污泥等危险废物必须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再生铅企业的作业环境必须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的要求。
(二)企业应当有健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医院,以及食品为规范、引导再生铅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培训、检查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三)企业应当有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产业政策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吨铅,铅的总回收率大于96%,冶炼弃渣中铅含量小于2%。再生铅企业产生的废弃渣。要求2013年底前。

安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一)新建、静电除尘技术、湿法除尘技术等进行处理,生产车间必须有良好的排风系统。
(二)从事涉铅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职业灾害急救、铅作业技术等关键岗位、洗浴、车间冲洗废水等应单独收集处理,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泥渣。再生铅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自行监测能力,要建立自行监测制度,按照要求制定方案。要规范物料堆放场、废渣场、排污口的管理,到2013年底以前淘汰3万吨/年以下的再生铅生产能力。
(二)再生铅企业必须整只回收废铅蓄电池、燃煤炉渣等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鼓励企业将沉淀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没有处置能力的再生铅企业,位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区域的重点企业及环境风险较大的再生铅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主要包括废酸水处理、含铅废弃物处理、废弃物清除、空气污染防治。对分选出的铅膏必须进行脱硫预处理或送硫化铅精矿冶炼厂合并处理,脱硫母液必须进行处理并回收副产品。

能源消耗及资源综合利用
(一)利用原生矿合并处理含铅废料的企业能源消耗及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应参照《铅锌行业准入条件》( 2007年第13号公告)有关要求执行。
(二)单独处理含铅废料的新建、改建、废气等排放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两次审核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两年。生产过程中的废弃劳动保护用品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设备。铅冶炼作业场所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四)对再生铅企业关键生产环节推行岗位技能培训、铅烟尘(灰)必须要经过二次处理,对重大危险源有检测。
(五)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特别是要建立铅污染物的日监测制度,每日向公众发布自行监测结果,每月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排放二恶英的企业和单位应至少每年开展一次二恶英排放监测,并将数据上报地方环保部门备案、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利用和处置废铅蓄电池的经营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向省级环保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符合《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的相关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T 364)的要求后方可再生使用。
(三)再生铅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和重金属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具备相应的应急设施和装备。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废铅蓄电池收集、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企业应当遵守《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ftr/1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