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土壤 > 正文内容

岩石,母质,土壤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2024-05-08 08:13:43固废土壤1

一、岩石,母质,土壤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土壤母质是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土壤则是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二、土壤母质有哪几种?

土壤母质,指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所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的最初来源。

按形成因素,分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两类。

按不同外力作用分以下几类:

洪积母质是风化的岩石碎屑物质。山洪水来临时被冲走,搬运到山前平原,随洪水冲击力下降逐渐沉积形成。

冲积母质是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水长年累月冲刷、搬运,在河流两岸沉积形成。它是构成广大平原的主要物质。

坡积母质是山坡靠上部的风化产物,重力和因降雨形成的细小流水的共同作用下,在山坡中部或山麓处堆积形成。常见于山地及山麓一带的高阶地带。

湖积母质是交接低洼地及湖泊洼地形成的沉积物,不像冲积母质受流水的影响,属静水沉积。多分布地形低洼的盆地,其中牛轭湖形成的母质也属湖积母质。

海积母质与大海有关,海水作用下,沿海岸一带堆积的松散物质。多数呈水平叠层(一层叠一层)。

三、母质的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是 详解: 母质因素在土壤形成上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一方面它是构成土壤矿物质部分的基本材料,另一方面又是植物矿质养分元素的来源。所以,母质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直接参加者。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上。它能直接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土壤颗粒组成,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生产力的高低。例如,花岗岩、砂岩等的风化物含石英多,质地粗,透水性好,除花岗岩钾含量较高外,一般都缺乏矿质养分。玄武岩、页岩等的风化物,粗的石英颗粒含量少,细的物质含量多,且富含铁、镁的基性矿物,透水性较差,矿质养分含量较丰富。含碳酸钙或其他盐基丰富的成土母质,在土壤中能中和酸性的物质就比较多,土壤的化学反应不易趋于酸性。我国南方石灰岩地区形成的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等,其性质与当地的红壤或黄壤显著不同。这充分说明成土母质对土壤形成及其母质有着密切关系。

四、N2是什么母质土壤?

氮素有4个来源:即雨水、灌溉水、微生物固氮和施肥。

分子氮(N2)的生物固定,生物固氮是大气氮进人土壤的主要途径。雨水和灌溉水带入的氮。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

土壤中氮素来源有动植物残体分解、施肥和有些植物根系的固氮作用。

来源于雨水灌溉水微生物固氮和施肥。

士壤中的氮元素来源主要是由水带入,再者就是生物固氮和化肥。

土壤中氮素来源:一.生物固氮作用。二.大气降水和雷电现象。三.施肥与灌溉。

五、成土母质有没有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成土母质有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气候是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直接因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草类根系茂盛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有机质。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六、为什么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状态?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和植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关系密切。

1、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2、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

七、高岭土是土壤还是岩石?

高岭土俗称瓷土,是以高岭石或多水高岭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软质粘土。

因首先发现于景德镇以东45公里的东埠山而得名。

高岭土是由铝硅酸盐类岩石经风化淋滤,残积及外生沉积作用而形成的粘土,或为热液对围岩交化蚀变的产物。

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氧化铝、氧化硅,含少量的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和氧化锰。

高岭土呈白色,含杂质时泛黄、灰、浅灰的等色,尤其含三氧化二铝甚高,其烧结和瓷化温度比瓷石高得多,到1400℃仍不能烧结。

古代的烧成温度使其无法成瓷,烧后为白色。

八、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一、土壤的重要性:

1、气候调节:土壤可通过水的循环,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水蒸汽、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甲烷)调节气候;

2、参与水循环:土壤是世界上水文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缓冲系统。约60%的淡水(“绿色”的水)被贮存在土壤中可供植物利用。土壤也可调节河流和地下水、湿地、灌溉、家庭和工业用水的水供应,有时甚至可调节数千英里以外下游地区的用水。

3、废物和养分循环:风化释放或从空气中固定的养分都在土壤中循环;毒素可在土壤中被降解。如果这个循环受到干扰的话,可能带来水体富营养化或水土资源的污染,亦有可能造成养分枯竭,威胁到世界各地的无数生灵。

二、岩石的重要性:

1、做建材的岩石:大理岩、花冈岩、板岩等。

2、可提炼金属的矿物:金矿、黄铜矿、方铅矿、赤铁矿等。

3、珍贵的宝石:矿物若具有坚硬、稀有、耐久、透明且颜色美丽的特点,即常被用来作为装饰品,一般称为宝石。

九、成土母质和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母质是风化壳的表层,是指原生基质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他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

1.母质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2.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其养分,质地情况有所不同;

3.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生物把大量的太阳能引进成土作用,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表层富集,形成土壤腐殖质层,使土壤具有肥力特性,推动土壤形成和演化。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生物的作用,就没有土壤的形成过程。1.植物的作用植物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有机质,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吸收富集,构成生物小循环,促进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2.动物的作用土壤动物不仅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直接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与养分的转化。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促进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营养状况。3.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植物残体促使其矿质化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合成土壤腐殖质;加速无机物的转化,固定大气中的氮,增加土壤含氮量。

十、土壤与岩石的异同点?

   土是指地表的一层松散物质,由各种颗粒矿物、有机质、水、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它能种植植物。

    土由矿物、岩石风化形成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余物分解产生的有机物、土壤有机物(固体物质)、水(液体物质)、空气(气体物质)、氧化腐殖质等组成。

    岩是一种或多种矿物和形状稳定的天然玻璃的固体集合体。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整体岩石,如由方解石组成的大理石和由石英组成的石英岩。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ftr/14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