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石换填和碎石换填区别?
一、毛石换填和碎石换填区别?
毛石换填和碎石换填都是土石方工程中常用的填方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填充的石头大小不同。
毛石换填是使用较大的石头进行填充,通常直径在10-20厘米之间,而碎石换填则使用较小的石头进行填充,直径在2-5厘米之间。
毛石换填适用于填方工程中需要加强填方体的承载力,而碎石换填适用于填方工程中需要提高填方体的密实度和抗渗性。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毛石换填还是碎石换填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条件来决定。
二、基础换填?
本人就在工地做施工管理。正好工地目前正在做基础换填。
土质情况:地基下土质为砂土,地基承载力较低。
处理方案:6层住宅换填1.5米厚级配砂卵石。经设计院验算通过。
针对你家情况:首先要更正你一个想法,并不是说基础一定要做到岩土的,只要坐在持力层上就可以了。一般粘土都能达到200千帕,而根据我的经验4层只要达到160千帕就行了。
如果1.5米下土质可以,就是挖出来的是黄色土,说明到粘土了,完全可以作为持力层了,甚至可以不用换填。如1.5米下挖出来的还是黑色土,说明是淤泥质土,不能作为持力层,建议继续往下挖1米,就是一共挖2.5米,下面换填1.5米级配砂石。这种情况换1米个人认为有点少,因为你换的土不能很好的压实,我在工地上都是要求15T的打压路机压实的。
以上的阐述应该很详实了。也可以留言。
三、基坑换填规范?
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的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
检验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长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等。
四、基坑换填碎石图纸没有明确怎么换填?
基坑换填碎石图纸没有明确,应该按照地基换填标准分层换填夯实,并做每一步的压实试验,试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换填直至填至设计基础底标高。
五、换填垫层法?
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在饱和软土上换填砂垫层时,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冻胀和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作用。
六、砂石换填最佳方案?
最佳的砂石换填方案取决于被填的场地及其用途。在确定填充材料的种类、尺寸和密度时需要考虑场地的基础稳定性、重载承载力和水文特征。同时,也需要考虑填充的成本和效益。
一般来说,对于建筑物、道路和桥梁等建设项目,使用混凝土填充比砂石填充更加稳定和经济。
而在废弃矿井回填、河道整治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砂石填充可以更好地适应地形的复杂性和环境的要求。
因此,在选择砂石换填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以最佳的方式实现填充材料的应用。
七、挡土墙换填基础?
为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需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异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
同时为了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
这在《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中第4.2.21中有明确的规定:“挡土墙的分段长度应根据结构和地基条件以及材料特性确定。
对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当建筑在坚实或中等坚实的土质地基上时,其分段长度不宜大于20m;当建筑在或岩石地基上时,其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5m。
对于混凝土结构、砌石或混凝土砌体结构的挡土墙,以及建筑在松软土质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其分段长度应适当减短。
”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中第4.2.23中还规定:“挡土墙与挡土墙之间应留有永久缝(伸缩-沉降缝),永久缝的缝宽可采用10~25mm。
永久缝缝间应铺贴沥青油毡或其他柔性材料。
有防渗要求的永久缝内还应设止水。
”根据此规定,大家对挡墙的分缝,就应该很清楚了。
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设置,每隔10-15m设置一道;缝宽2-3cm,缝内用胶泥填塞,沥青麻筋或涂以沥青的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填深不宜小于0.15m。
当墙后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
干砌挡土墙,缝的两侧应选用平整石料砌筑,使成垂直通缝。
八、路基毛石换填宽度?
路基毛石换填一般比原路加宽,每边加宽30至50cm.
九、水泥土换填规范?
1.地基配砂石能换填的深度没有固定限制,但在300mm以上3000mm一下是经济合理区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可以查看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十、什么是换填地基?
地基换填是指开挖完基础坑后,原状地基土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把基础坑中原来的土挖去一定高度,用其他优质材料进行替换,从而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土方回填:基础坑或沟槽施工完毕后进行的回填。
换填法
又称换土法。所谓换土法是指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压实或夯实。在公路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开挖换填天然砂砾,即在一定范围内,把影响路基稳定性的淤泥软土用挖掘机挖除,用天然砂砾进行换置,开挖换填深度在2m以内,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施工。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在换填过程中,对于换填的天然沙砾中石头的粒径、含量和级配也应充分考虑,最好做试验检测,避免无法压实而引起沉降。
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很难明确划分界限,一般可认为地基浅层处理的范围大致在地面以下5m深度以内。浅层人工地基的采用不仅取决于建筑物荷载量值的大小,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地基浅层处理与深层处理相比,一般使用比较简便的工艺技术和施工设备,耗费较少量的材料。
回填土,
指的是工程施工中,完成基础等地面以下工程后,再返还填实的土。回填土是指基础、垫层等隐蔽工程完工后,在5m以内的取土回填的施工过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