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土壤特点? 块状土壤特点?
一、安吉土壤特点?
安吉土壤是风化比较完整,发育良好的土壤,也可以认为是现在茶区群众所指的未种植过作物的生。茶树所需的养料和水分都是从土壤中取得的,所有土壤的质地、土壤的温度、土壤的水分和土壤的酸碱度对茶树根系和地上部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养分齐全结构良好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疏松的土壤,通气的排水性能良好,根系发达,枝繁叶茂,适合茶树生长。茶树对土壤的要求,一般是土层厚达一米以上不含石灰或含量低于0.5%的,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上,具有良好结构,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均为茶树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
二、块状土壤特点?
块状结构体:近似立方体型,长、宽、高大体相等,走私一般大于3cm,1-3cm之内的称作核状结构体,外形不规则,多在粘重而乏有机质的土中生成,熟化程度低的死黄土常见此结构,由于相互支撑,会增大孔隙,造成水分快速蒸发跑墒,多有压苗作用,不利植物生长繁育。
三、高原土壤特点?
高原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容易溶解。
黄土质地疏松,富含氮磷钾等养分,自然肥力高,适于耕作,我国黄河中游地区所孕育的古代文明,大概就得益于此,因为它为当时生产力落后的社会提供了理想的基本生产资料。黄土的又一个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达,直立性很强,这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凿窑洞而居的便利条件。不过,黄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对流水的抵抗力弱,易受侵蚀,一旦土面天然植被遭受破坏和大面积土地被开垦,土壤侵蚀现象就会迅速漫延发展,使原来平坦而连片的土地变成为一个个孤立的源、垛、59地形,出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面。
四、北票土壤特点?
北票属于山地土壤,土质比较肥厚。
五、柱状土壤特点?
结构体沿垂直轴方向发展,顶部圆而底部平,边面不明显,柱状结构形似柱状的一种土壤结构。 柱状结构多出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含粉砂较多的底土层和碱土的心土层。 地势柱状结构
柱状结构简介
结构体沿垂直轴方向发展,顶部圆而底部平,边面不明显,
形似柱状的一种土壤结构。分小柱状(水平轴长<3)厘米、中柱状(3—5厘米)、大柱状(>5厘米)。柱状结构多出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含粉砂较多的底土层和碱土的心土层。具此结构的土壤常有垂直裂隙,通透性较好,但易漏水漏肥。结构坚实,不利于根系扎入或伸展。
六、丘陵土壤特点?
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通常土体很薄缺少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层浅薄,土质疏松,易产生水土流失或风沙危害,有的还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农业、牧业、工矿、交通和居民点。(简单来说山地丘陵地区因为坡度大,有机物不像平原地区容易积累,有机物易流失。你看山体滑坡不就都发生在山地丘陵这些地址单元里,这说明山地丘陵土质疏松,土质疏松肯定是土壤有机物贫瘠造成的)
气候干旱少雨地区是因为气温高,降水少,土壤中微生物分解速度快且微生物数量少,从而土壤趋于贫瘠。
七、延边土壤特点?
黑土地部分地区是红色的,多数是山地火山爆发留下的
八、儋州的土壤特点?
白马井一带靠海的石头土,黄泥土,沙林。不靠海的是黑土,适合种植农产品!
九、潜江土壤基本特点?
以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潜江市农田土壤(水田、旱地)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实地采样分析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的分布现状,并对比第二次土壤普查(1983年)资料,探讨28 a来江汉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与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11年潜江市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为30.50 t·hm-2,碳储量为452.82×104t,与1983年相比有明显下降,下降速率分别为0.10 t·(hm2·a)-1和1.53 t·a-1,碳储量共损失了9%.两个时期水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明显高于旱地土壤,分别是旱地土壤的1.6倍和1.3倍,但是经过28年的常规耕作管理,水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23 t·(hm2·a)-1,导致的有机碳损失为52.83×104t,损失比例达16%;而旱地土壤有机碳则以0.05 t·(hm2·a)-1的速率缓慢增长,碳储量共增加了8.57×104t,增加比例为5%,远不能抵消水田土壤的有机碳损失.水田土壤碳储量的损失主要来自于低产潜育型水稻土碳密度的大幅下降所致(尽管其所占面积比例较小),其碳损失量占水田碳损失量的比例达80%
;其次为占水田面积比例最大的潴育型水稻土,其碳损失量占水田碳损失量的15%.旱地土壤碳储量增长缓慢,完全来自于面积占96%的灰潮土有机碳密度的增长.因此,江汉平原区水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决定了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整体动向,今后需着力提升有机碳下降迅速的低产水田以及面积较大的土壤类型的有机碳积累和固持能力.
十、崂山土壤的特点?
崂山土壤的成土母岩,主要是中生代花岗岩酸性岩类及喷发熔岩基性岩类,其母质有现代残积物、洪积冲积物、河流冲积物、河海相沉积物5大类。据1982年土壤普查统计,崂山山区内有棕壤、潮土、盐土3个土类,其下分7个亚类、12个土属、26个土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