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土壤 > 正文内容

环境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2024-03-10 13:26:02固废土壤1

一、环境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环境土壤学发展历程是:从17 世纪中叶开始,农业科学探索与试验得到初步发展。

以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1840)、盖德罗依茨的土壤吸附学说(1848)、法鲁的农业地质学说(1865)、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说(1874)和Hilgard 的土壤形成理论(1893)为代表的经典理论奠定了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基础。

20 世纪初,国际土壤科学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此期间,国际土壤学会成立。20 世纪30 年代,通过胶体化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开始建立了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及土壤微生物学。

期间,俄罗斯土壤学家威廉斯提出了土壤生物—有机体及土壤肥沃性的概念,并创立土壤生物学,这被认为是近代土壤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随后的1938 年美国土壤学家Matson 根据物质循环的观点,提出土壤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产物。1942 年,美国土壤学家Jenny 在发表的《土壤形成因素》一文中系统的讨论了土壤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和成土时间等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土壤状态与形成因素间发生演化的相关性,其状态因子理论及成土因素方程,对发生土壤学研究起到重要影响。

二、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联系?

土壤学和环境科学 联系是①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地球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 层,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②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 养分、 温度、 空气等营养条件, 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 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

三、土壤学期刊?

《土壤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48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含英文摘要、图、表和关键词)核心科技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为科教兴国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土壤学科发展服务。

土壤学报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等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

四、土壤学院士?

朱显谟(1915年12月4日—2017年10月11日),男,上海崇明人,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40年朱显谟从台湾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后进入江西省地质调查所,后转入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

1949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任职;

1959年前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工作;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8年转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1978年,对黄土区土壤侵蚀分类系统的研究,陕西省科学大会奖。

1978年,《中国土壤》(参与编写),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中国土壤》(参与编写),陕西省科技成果奖。

1979年,对新疆托木尔峰综合考察研究(以朱显谟为主),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7年,对陕西省土地类型及其发生演变的研究,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2017年10月11日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朱显谟主要从事土壤、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和国土整治研究。

五、中国土壤学之父?

侯光炯,(1905—1996),又名侯翼如,上海市金山县人,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原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校长。

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他提出用土壤粘韧曲线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的方法。60年代末提出“土壤肥力的生理性”的观点,后发展成土壤肥力的“生物热力学”观点。

他长期深入农村,运用他的观点研究“水田自然免耕”技术获得成功,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推广,增产效果显著。为发展我国土壤科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六、土壤学计算公式?

土的含水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土壤含水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测定土壤含水量可掌握作物对水的需要情况,对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七、土壤学的研究方向?

1. 土壤化学与肥力

2. 土壤资源遥感与信息系

3.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其调控

4. 土壤环境化学与污染环境修复

5. 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

6. 土壤生态学

7. 土壤物理学

八、土壤学派创始人?

道库恰耶夫

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土壤学家。1846年2月17日生于斯摩棱斯克州,1903年10月26日卒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曾任彼得堡大学地理学教授。最早提出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5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的概念,创立成土因素学说;提出土壤剖面研究法和土壤制图方法;以土壤发生学观点进行了土壤分类,并划分出俄国的主要土壤带,建立土壤地带性学说,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土壤发生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还论证了自然现象的地理性规律,把土壤地带性学说发展为自然地带学说;在制定合理农作制度,特别是改造草原方面也进行过研究。主要著作有《俄国的黑钙土》(1883)和《关于自然地带学说》(1899)等。

九、什么专业学土壤学?

土壤学这个应该是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学校来学这个,或者地质学校。

十、土壤学顶尖专家都有谁?

国际的不清楚 国内的分学科很多都不错 院士有:熊 毅(已故) 李庆逵(已故)  席承藩(已故) 于天仁(已故) 赵其国 朱兆亮 石元春 刘更令 刘孝义其他顶尖的有 张福锁 骆永明 李保国 周建民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ftr/13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