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废气处理 > 正文内容

ccus碳捕集技术?

2023-05-20 09:52:42废气处理1

一、ccus碳捕集技术?

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在CO2驱油等方面取得进展,但在产业化方面还存在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成本的降低,CCUS前景光明。

二、碳捕捉的面临质疑

尽管“碳捕捉”潜力很大,但也面临一些质疑。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撰文表示,尽管能源公司对“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没有人知道这项技术是不是真的那么管用。或者说,深埋的二氧化碳会不会泄漏。“碳捕捉和封存的成本非常非常高。”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科技部长蒋敏华表示,公司将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启动第二个碳捕捉示范项目,每年捕捉10万吨二氧化碳,然而高昂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程。

蒋敏华说,按目前的技术计算,碳捕捉成本约在200元人民币/ 吨,而实际处理加工至进行商业应用的程度,每吨还需增加150元投入。

吉宾斯博士的助手、帝国理工大学博士李佳告诉记者,据她分析,华能之所以愿意上马第二个“碳捕捉”项目,说明该技术仍有利可图。据悉,华能集团去年已在北京尝试过一个小型的“碳捕捉”项目,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卖给汽水厂,或是制成干冰卖给消防单位。“华能内部员工告诉我,被捕获的二氧化碳售价是碳捕捉成本的两倍。”李佳说。关于二氧化碳泄漏问题,吉宾斯博士回应说,碳封存的前二三十年十分关键。过了这段时间,埋在地下的二氧化碳就绝对安全了。 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全球首位,煤炭消耗占能源消费70%……面对“后哥本哈根”时代,中国将如何应对?在4月8日举行的“2010年绿色畅想:能源、教育、环境倡议”国际论坛上,中美两国科学家再次呼吁应重视镇山颂“碳捕捉和储存”,把二氧化碳收集并注入地下,让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此次论坛由南京邮电大学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共同发起。论坛上,江苏省生态学会秘书长阮宏华教授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金融、经济危机,还有环境和生态危机。若说金融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是财政上的损失,环境和生态危机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损失。”而目前面临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全球变暖,造成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 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源的出现,为人类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带来曙光,但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可持续化技术部门主席赫里贝托・卡比萨斯为此敲响警钟,他认为即便是美国这个世界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到2035年也无法做到完全或大部分利用新能源取代煤发电,对于其他国家而言难度就更大。

面唯乎对这样的矛盾,美国创新采煤方案咨询机构顾问阿伦・维克利提出,在现有煤发电厂加装碳捕捉装置,对碳进行捕捉和储存可以成为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所谓碳捕捉与储存,一般指的是将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然后将其泵入海底、沙漠或陆地下面进行封存。

阿伦・维克利表示,煤燃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90%能进行捕获,如果将其捕获后存入地下,就能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缓全球变暖。

据了解,欧盟已为碳捕捉和储存项目注入10多亿欧元启动资金,还将通过碳交易体系再筹措45亿欧元后续资金;欧盟还要求,2020年之后以煤为燃料的新建电厂都应具备碳捕捉技术。而美国也将在未来10年投入4.5亿美元在美国7个地区进行碳捕捉和储存项目试验。目前,这项技术在我国也已经起步,但还远远不够,御郑目前仅有华能集团投资建设了2个碳捕捉示范装置。 专家们认为,我国地质构造丰富,具备注入潜力的地层可储存二氧化碳14540亿吨,能够满足未来数百年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需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力度。而被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并非再次沉睡,而是发挥新的作用。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且将二氧化碳置换原油而长期储存于油岩中,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减排。目前,我国“973计划”项目“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已进入工程示范阶段,在吉林油田已埋存8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了石油的绿色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碳捕捉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首先,在化石燃料和能源生产的过程中捕捉二氧化碳所需的费用是亮袜极其昂贵的。

第二,埋藏地点必须经过检验。在那儿,二氧化碳不能泄漏,必须修建包括油轮和管道在内的设施来运输二氧化碳到这些地点。

第三,由于成本原因,还没有各类环保公司有意向在(碳捕捉)CCS技术上进行投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提出碳捕捉(CSS)处理二氧化碳的成本约30美元(19欧元)每吨。这就要求要么提高碳税抵消排放成本,采取碳排放限定及交易许可来取得税金,或者直接采用大量的政府补贴。专家说,面临着市场不断地全球化,一个使二氧化碳排放则芹付出代价的绿色国际协议很有必要。有排放成本才会促使一些企业改进生产,减少污染。

第四,对于在陆地而不是海上存储,公众可能会有反对意见,因为地震或者其他地质事件有可能将巨孙键毕大的温室气体重新发散到大气中。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fwcl/9877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