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的依据是?合格与不合格的限值标准是多少?
一、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的依据是?合格与不合格的限值标准是多少?
排放标准:国4排放(欧4) 标准细节:国4排放标准。
化油器,自然吸气式柴油发动机。2001年8月31日以前注册的大中型柴油客车等高污染车辆。尾气危害: 汽车尾气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一股股浅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的排气管滚滚喷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汽车尾气。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过多的车辆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由于汽车废气的排放主要在0.3米~2米之间,正好是人体的呼吸范围,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固体悬浮颗粒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固体悬浮颗粒: 固体悬浮颗粒的成分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甚至造成角膜损伤。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二、国际规定的汽车尾气排放量标准是什么?
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相当于欧Ⅲ和欧Ⅳ标准的汽车尾气排放中国标准。中国Ⅲ号标准的尾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比我国目前执行的第Ⅱ阶段标准尾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降低了30%,并将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北京将在今年提前实行。 据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罗毅介绍,环保总局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相当于欧Ⅲ标准的中国标准的制定。据参与该标准制定的清华大学污染控制研究所所长傅立新教授透露,北京地方性标准草案绝大部分内容参照了欧洲的欧Ⅲ标准,OBD和冷启动等要求都被保留。 目前,世界汽车排放标准并立,分为欧洲、美国、日本标准体系。欧洲标准测试要求相对而言比较宽泛,是发展中国家大都沿用的汽车尾气排放体系。并且,由于我国的轿车车型大多从欧洲引进生产技术,中国大体上采用欧洲标准体系。 新标准对汽车发动机性能和燃油性能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要求在汽车电控系统中增加专门监测排放控制系统工作状态的车载诊断系统,这一点正是新标准的核心,将实时控制汽车燃油和排放的精确度。 由于OBD能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在我国目前燃油品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情况下,汽车企业对搭载OBD存在较大担心。目前,国外已进入OBD-Ⅲ系统时代,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维护和管理一体化操作,以满足更高的环境要求。而国内的很多引进车型国产化后都减去或关闭OBD,新标准施行后企业生产的新车必须增配OBD。但是,考虑到油品等问题,OBD的全面实施有可能推迟一年。 究竟该买哪种车型 新标准过渡期,国家环保总局将采取“新车新办法、老车老办法”的方法,逐步推行车型的更新换代。不过,在新标准未出台前,究竟购欧Ⅱ还是欧Ⅲ,依然是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两难选择:选购欧Ⅱ标准汽车,今后的使用成本会相对较低,不需要支付维修OBD的费用,对油品要求也会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全国标准施行时间不统一的情况下,欧Ⅱ车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有成本优势。如果选购欧Ⅲ车型,则会消除购买者因排放标准“限车”的担忧。 有关专家指出,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是一种趋势,而且政策已经给出明确的消费导向。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政府将逐步引导未满足排放标准车辆退出标准施行城市,那时“限车”担忧将可能成为事实。据专家统计,增配OBD的成本大约为2000元,欧Ⅲ车型购车和使用成本的增加仅在1%―2%左右,不会对整车价格造成太大的影响。汽车厂家同样应对政策要求,正在进行生产线改装和OBD增配,因此欧Ⅱ标准车型在汽车企业目前合理的库存水平下,新标准实施前不会有太多过剩供给,消费者寄希望于欧Ⅱ车型降价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欧Ⅳ型式认证和生产一致性排放限值 车辆类别 基准质量(RM)kg 限值g/km CO HC NOx HC+NOx PM 汽油机 柴油机 汽油机 汽油机 柴油机 柴油机 柴油机 第一类车 _ 全部 1.00 0.50 0.10 0.08 0.25 0.30 0.025 第二类车 1级 RM≤1305 1.00 0.50 0.10 0.08 0.25 0.30 0.025 2级 1305<RM≤1760 1.81 0.63 0.13 0.10 0.33 0.39 0.04 3级 1760<RM 2.27 0.74 0.16 0.11 0.39 0.46 0.06 CO HC+NOx PM 第一类车 全部 2.72 0.97(1.36) 0.14(0.20) 第二类车 1级 RM≤1250 2.72 0.97(1.36) 0.14(0.20) 2级 1250<RM≤1700 5.17 1.40(1.96) 0.19(0.27) 3级 RM>1700 6.90 1.70(2.38) 0.25(0.35) 汽车名词解释: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从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将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标准由现在的欧洲I号改为欧洲II号,到2008年,则正式实施欧洲III号标准。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相当于欧Ⅲ和欧Ⅳ标准的汽车尾气排放中国标准。中国Ⅲ号标准的尾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比我国目前执行的第Ⅱ阶段标准尾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降低了30%,并将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北京将在今年提前实行。 据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罗毅介绍,环保总局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相当于欧Ⅲ标准的中国标准的制定。据参与该标准制定的清华大学污染控制研究所所长傅立新教授透露,北京地方性标准草案绝大部分内容参照了欧洲的欧Ⅲ标准,OBD和冷启动等要求都被保留。 目前,世界汽车排放标准并立,分为欧洲、美国、日本标准体系。欧洲标准测试要求相对而言比较宽泛,是发展中国家大都沿用的汽车尾气排放体系。并且,由于我国的轿车车型大多从欧洲引进生产技术,中国大体上采用欧洲标准体系。 新标准对汽车发动机性能和燃油性能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要求在汽车电控系统中增加专门监测排放控制系统工作状态的车载诊断系统,这一点正是新标准的核心,将实时控制汽车燃油和排放的精确度。 由于OBD能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在我国目前燃油品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情况下,汽车企业对搭载OBD存在较大担心。目前,国外已进入OBD-Ⅲ系统时代,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维护和管理一体化操作,以满足更高的环境要求。而国内的很多引进车型国产化后都减去或关闭OBD,新标准施行后企业生产的新车必须增配OBD。但是,考虑到油品等问题,OBD的全面实施有可能推迟一年。 究竟该买哪种车型 新标准过渡期,国家环保总局将采取“新车新办法、老车老办法”的方法,逐步推行车型的更新换代。不过,在新标准未出台前,究竟购欧Ⅱ还是欧Ⅲ,依然是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两难选择:选购欧Ⅱ标准汽车,今后的使用成本会相对较低,不需要支付维修OBD的费用,对油品要求也会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全国标准施行时间不统一的情况下,欧Ⅱ车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有成本优势。如果选购欧Ⅲ车型,则会消除购买者因排放标准“限车”的担忧。 有关专家指出,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是一种趋势,而且政策已经给出明确的消费导向。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政府将逐步引导未满足排放标准车辆退出标准施行城市,那时“限车”担忧将可能成为事实。据专家统计,增配OBD的成本大约为2000元,欧Ⅲ车型购车和使用成本的增加仅在1%―2%左右,不会对整车价格造成太大的影响。汽车厂家同样应对政策要求,正在进行生产线改装和OBD增配,因此欧Ⅱ标准车型在汽车企业目前合理的库存水平下,新标准实施前不会有太多过剩供给,消费者寄希望于欧Ⅱ车型降价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欧Ⅳ型式认证和生产一致性排放限值 车辆类别 基准质量(RM)kg 限值g/km CO HC NOx HC+NOx PM 汽油机 柴油机 汽油机 汽油机 柴油机 柴油机 柴油机 第一类车 _ 全部 1.00 0.50 0.10 0.08 0.25 0.30 0.025 第二类车 1级 RM≤1305 1.00 0.50 0.10 0.08 0.25 0.30 0.025 2级 1305<RM≤1760 1.81 0.63 0.13 0.10 0.33 0.39 0.04 3级 1760<RM 2.27 0.74 0.16 0.11 0.39 0.46 0.06 CO HC+NOx PM 第一类车 全部 2.72 0.97(1.36) 0.14(0.20) 第二类车 1级 RM≤1250 2.72 0.97(1.36) 0.14(0.20) 2级 1250<RM≤1700 5.17 1.40(1.96) 0.19(0.27) 3级 RM>1700 6.90 1.70(2.38) 0.25(0.35) 汽车名词解释: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从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将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标准由现在的欧洲I号改为欧洲II号,到2008年,则正式实施欧洲III号标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