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前 言
“十二五”(2011–2015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并实施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困局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6 年)》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全国工业节能的指导性文件。
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升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年)》,确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升工业节能发展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发展环境
计划
“十一五”期间,工业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由2005 年的15.95 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 年的24 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0.9%上升到2010 年的73%左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1.3%上升到2010 年的77%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2005 年的41.8%下降至2010 年的40.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吵尺州的比重由2005 年的32.7%下降至2010 年的30.3%。
“十一五”期间,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节约能源法》要求以及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狠抓工业节能降耗,工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全国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 年的2.59 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 年的1.91 吨标准煤,5 年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 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9%的工业增长。重点行业和主要用能产品单耗持续降低。2010 年同2005 年相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3.4%、15.1%、35.8%、37.9%,吨钢、铜冶炼、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2.1%、35.9%、28.6%。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5 年累计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分别为12000万吨、7200 万吨、10700 万吨、37000 万吨和1130 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任务。
工业节能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节能标准不断完善。发布了一批能耗限额标准、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和通信设备节能标准。二是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分解下达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标,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评价考核,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三是积极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围绕重大节能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实施一批重大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编制了重点行业节能技术目录与指南,推广干熄焦、高炉压差发电(TRT)等一大批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四是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发布重点用能行业13种产品(工序)能效标杆指标,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支持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五是加强绿色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推广移动办公、视频会议、电子商务等绿色节能新业务,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传统产业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工业节能降耗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工业能源消耗增速过高;二是行业间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先进生产能力和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单位产品能耗水平参差不齐;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无法支撑节能发展需求;四是市场化节能机制尚待完善,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五是工业节能管理基础薄弱,节能服务能力与市场需求发展不相适应。
机遇
从国内看,“十二五”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仍不断增加,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将更趋严峻。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继续增加,工业和高耗能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同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也将对工业发展形成硬约束。另外,传统的能源资源高消耗的粗放型工业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工业转型升级为节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机。加大节能降耗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生产率,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能源资源环境制约,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看,竞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工业节能降耗构成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一些发达国家对出口国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碳足迹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高,出口将面临巨大压力。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新趋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成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核心价值观。
从现实情况看,重工业发展增速快于轻工业,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处于较高水平,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节能潜力仍然很大,要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出路在于能源节约。从长远战略看,节能减排是解决能源安全和保障供应的优先举措,只有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挖掘工业节能潜力,才能确保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是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引入期,视频、图像等新业务新应用带来数据业务快速增长,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使得集成度高、能耗大的数据单架设备大量增加,能源消耗呈指数增长,通信业节能将面临更大挑战。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绿色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工业节能降耗提供有力支撑。
从长远发展看,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而“十二五”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30 多年工业发展历程表明,发展方式粗放是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消耗支撑,重外延、轻内涵现象仍较普遍,尤其是支撑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工业发展靠投资、出口拉动和资源能源支撑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注重内涵式增长,把工业节能降耗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面对国家战略任务和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以及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要求更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工业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工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