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的前十条法规是什么?
一、我国《刑法》的前十条法规是什么?
第一条【制定刑法的目的】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刑法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六条【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第七条【属人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八条【保护原则】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第九条【普遍管辖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第十条【消极承认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二、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限期治理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限期治理办法规定: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限期治理期限。 限期治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但完全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除外。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重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等方式,变相延长限期治理期限。
三、大气十条全文?
大气十条
1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2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3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4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5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6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7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8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PM2.5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9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10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四、乡村治理十条措施内容?
乡村治理的具体措施可以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然而,以下是可能涵盖在乡村治理十条措施中的一些常见内容:
1. 村务公开与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机制,加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民主决策过程,促进村民广泛参与并发表意见。
2. 发展农村经济:制定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等。
3. 社会保障和福利: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福利服务,关注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保障需求。
4. 乡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工作。
5. 农民权益保护: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包括土地权益、土地征收和补偿、农业社保和劳动权益等方面的保障。
6. 教育和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
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和互联网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
8. 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完善乡村社区治理机制,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的能力。
9. 乡村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乡村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有能力的人才回乡发展和支持农村人才培训与教育。
10. 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农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乡村文化资源保护、旅游规划与开发。
请注意,乡村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可能会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上列举的十条措施可能不全面,具体的乡村治理措施会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制定。在具体的乡村治理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制定符合本地特色和需求的有效措施。
五、兰州大气污染治理方法?
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
3.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
4.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5.不要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搞好环境卫生。
六、我国大气环流?
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则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冬夏交替控制的结果。
大气环流的作用,在高纬与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出现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引导着不同性质的气团活动、锋、气旋和反气旋的产生和移动,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名词解释?
用绿色装点荆楚儿女的新梦想
“名词解释中提到‘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这是全力回应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热切呼唤。”省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邹进文说,报告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方向,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变革,更大力度推进绿色惠民,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
“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分别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的行动计划。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省人大代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程亚兰说,去年我省高举绿色指挥棒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成效显著,今年的报告再次提出要重拳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展示了省委省政府向污染宣战的决心,体现了坚定的历史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
务实重行
八、现在我国沙漠治理情况?
治理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串串数据令人振奋。
5年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1528万亩,工程固沙52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石漠化1950万亩,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560万亩。其中,2020年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278万亩,工程固沙10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370万亩。
九、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十条措施?
关于这个问题,1. 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设立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等组织,强化村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2. 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落实村民自治、法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议事等民主决策机制。
3. 建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
4. 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强卫生、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工作,提高村庄环境质量。
5. 加强扶贫工作: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加大扶贫投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6.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7.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道路、水利、电力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
8.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旅游业等,提高农民收入。
9. 加强村规民约制定和执行: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落实执行,维护村民权益。
10. 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广信息化技术,建设村级信息中心,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乡村发展。
十、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啥?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