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技术产业链全球发展趋势是什么(大气治理的发展前景)
一、未来全球的产业链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也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进一步调整。未来全球产业链发展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疫情可能出现的常态化及其对全球分工协作的冲击和影响,全球性供应链存在的合理性与经济效应已经下降,取而代之的将是区域供应链的逐渐兴起。
未来全球将出现三个更多体现区域特征的供应链来代替全球产业链。一是中国—日韩—东盟供应链;二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供应链;三是欧盟供应链。
供应链顶端成为大国竞争核心领域。全球供应链本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链,其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物流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产业链的数字化特征加强。随着线上沟通方式的持续增加,促使生产与贸易链条的数字化发展,加速了传统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新基础设施与设备作为支撑,这也加速了数字经济硬件产业发展,包括5G网络、5G手机、传感器等快速发展。
我国须高度警惕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可能性。在考虑经济效率的同时,把追求产业安全可控性作为生产环节、片段和工序区域进行空间配置的重要标准。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极有可能朝着内向化趋势发展。
一是在纵向分工上趋于缩短。原先分包给跨境企业生产,以工序、环节为对象的纵向分工体系,目前或应适度收回,某些环节可能要缩回到跨国企业内部进行,结果是一家企业内部可能包含了不同的工序、片段和环节。上述逆“产品内分工”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可能并不符合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原则,但该趋势却符合缩短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要求。
二是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原先被拆散到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生产的工序和环节,在回缩过程中需落实在具体空间上,也就是布局到一个国家或邻近国家进行集中和集聚化生产,这将有助于推动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化趋势。
未来全球产业的分工和竞争态势,将会从过去的产品内分工为主,转向集群分工为主,全球化竞争也将由过去跨国公司总部面对无数分散供应商的竞争格局,逐步转化为产业链与产业链、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竞争。这将使全球产业分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竞争者对最终市场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并促进竞争程度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中国用什么技术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环保技术被视为全球治理环境的一剂良药。中国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将更多高科技手段用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创新能够增加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将环保技术应用到治理环境的全过程当中。大量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巅峰了传统环境治理模式。
三、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什么意思?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1992年,28位国际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并由卡尔松和兰法尔任主席,该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了《天涯成比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研究报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全球治理的概念、价值以及全球治理同全球安全、经济全球化、改革联合国和加强全世界法治的关系。
四、全球治理改革开启的标志是什么?
全球治理改革开启的标志是:2008年11月华盛顿G20峰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倡议下,G20提升为领导人峰会。2009年9月举行的匹兹堡峰会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五、最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是什么?
控制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根本措施,而治理途径是多方面的。
1、工业合理布局,以方便于污染物的扩散和工厂之间互相利用废气,减少废气排放量。
2、实行区域集中供热,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群,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排放方式。这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3、改变燃料构成。如城市工业和民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的发展,低硫燃料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采用。要推行采煤,以除去煤中大部分硫(主要是硫铁矿硫)。
4、减少汽车废气排放。主要是改时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加强交通管理。
5、工业装置排放的有毒气体,要从工艺改革和回收利用方面予以控制。
6、烟囱除尘。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未或颗粒为吸收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
六、全球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数量到质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2017年在小学正式入学年龄前一年参与有组织学习的入学率是69%,小学学业完成率达到85%,初中学业完成率达到73%,高中学业完成率达到4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
另外,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00年至2016年间,在当时的35个成员国中,25岁至64岁成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的人群比例平均从22%增至36%,增加了14%;在25岁至34岁的年轻人中平均占比更是从26%升至43%,增加了17个百分点。
随着全球各级教育入学率的大幅度上升,人们对教育的追求出现重大变化,不再单单满足于只是有教育机会,而是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机会,由追求受教育机会提升为追求优质教育机会,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各级教育普遍进入普及阶段,获得各级教育的机会已经成为基本必备的公共产品,追求更为优质的教育机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从总体上看,世界教育已经从追求数量满足到追求质量提升的阶段。在未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将日益旺盛,品质将成为人类教育的重要关键词。
2、从标准到个性。
工业革命以来,为了满足工业社会对大批管理者、工程师和产业工人的需求,各国普遍建立起标准化的大规模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能够大规模低成本培养大批标准化人才,适应了工业社会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需求,相比农业社会的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进步。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整体迈入信息社会,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为信息社会的生产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之上,创新是信息社会的第一发展动力,大规模标准化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信息化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成为信息社会教育的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公共教育投资和私人教育投资的增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使得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但成为时代之需,也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日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例如以个性化教育为主旨的微型学校在美国出现并迅速发展,日本大约有3000余所学校实施开放式个性化教育,我国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将日益强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潮流。
3、从人工到混合。
几千年来,人类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教师是唯一的教育主体,主要的教学工具是教科书、黑板和粉笔。
但随着人类社会迈入信息社会,这一切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教师的教学工具日益科技化,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类的教学已经开始有人工智能教学机器人的参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人类教师的辅助。
在许多国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1世纪初美国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纷纷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被逐渐赋能到美国教育产业中,2010年后,中国人工智能教育企业开始兴起,人工智能逐渐被应用到我国教育中。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人类教学活动从单一的教学主体走向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双主体的混合式教学,这极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准度,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可以预见,未来人类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混合式教学将在全世界日益普遍,成为人类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
4、从经验到科学。
从古至今,人类对教育的研究主要基于经验,对于教育发生的机理和教学效果的取得等根本问题缺乏基于科学的解释,这使得教学主要是基于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无法精准施策和作出确切预测。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发展,这一切发生了重大变化,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已经能够对人类教育的某些机理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解释,并且得到广泛应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视觉加工、记忆、语言、阅读、数学、问题解决等学习认知领域的研究中,有效阐释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学习相关的脑结构和脑联结网络特征,这些成果已被应用于测评教学效果、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甄别和补偿学习障碍等。
近年来,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脑科学研究进行了全面布局,相继实施一系列针对教育发展研究的大型脑科学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教育中得到应用。
2016年,“中国脑科学计划”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正式列入“十三五”规划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可以预见,未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将更多揭示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加科学地规划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教育更加精准科学。
5、从单向到双向。
几千年来,人类的教学活动基本是单向的,即教师作为权威的教学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通过教师的教导进行学习,这种教育模式从农业社会持续到工业社会,一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但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随着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即时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开始出现重大转变,教育开始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学习的单向模式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
从单向到双向教育模式的转变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表现,“翻转课堂”是其中一种重要模式。“翻转课堂”是对“课上讲授、课下作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它通过网络等途径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课前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课前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答疑解惑的一种方式,“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改造的双向教育模式。如今,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资料将进一步丰富,教师主导的单向教育模式将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领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
6、从学校到合作。
在工业社会时期,现代学校体系开始在各国普遍建立,学校承担着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大大降低,学校成为学生教育的主要角色,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开始凸显,尤其是教育培训机构在各国大量出现,成为引领教育创新和教育实践的重要力量。
处于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大量校外培训机构出现后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力量,美国联邦政府甚至出资资助校外培训机构,由美国资助的校外培训的社区学习中心覆盖全美50个州、哥伦比亚特区、美属维京群岛、波多黎各以及内政部印第安人教育局所辖23个州的63个保留地。
此外,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显著提升和掌握的教育资源日益增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能力日渐提升,家庭在孩子教育中承担的责任也开始加强,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就要求每所学校都要制定有关家长介入学校教育的政策,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所以,当今社会正在突破学校单一主导的教育模式,向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教育新格局演进。
7、从知识到能力。
传统的教育主要是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要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易得性极大增强,单纯以知识为目标的教育开始凸显其不足,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单纯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目的的教育已经无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在知识记忆和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未来以知识记忆和对知识浅层次理解为主的工作人类将不具备优势。
因此,人类社会的教育面临着转型,需要从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转型,更加关注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注重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机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已经开始从知识向能力转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能力本位教育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后,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潮和实践逐步向美国基础教育领域蔓延。
芬兰《普通高中教育总体全国性目标及课时分配的政府令》明确了学校课程内容必须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载体,芬兰教育也逐渐向能力本位转移。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知识将愈加丰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人类教育只有更深地转向能力本位才能够应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
七、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系统堵塞,主要集中在脱硝(或脱白),普遍存在换热器和催化剂的堵塞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有色烟羽。消白是钢铁行业很特殊的一个治理动作——消白后还存在有色烟羽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氨逃逸。氨逃逸,在电力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就很严重。电力行业锅炉运行负荷波动幅度不会太大,但是钢铁行业烟气负荷波动幅度非常大,工况波动非常大,所以更没有办法实现精准分氨。
八、全球十大气势神曲 是什么电影?
全球十大气势电影名曲如下:
《魂断蓝桥》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Auld Long Syno》,
《泰坦尼克》主题曲Titanic-Theme《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
《终有一天感动你》插曲《此情可待Right here waiting》,
《飞越苏联》主题曲《说你,说我Say You, Say Me》,
《侠盗罗宾汉》主题曲《为你倾情Everything I Do It For You》,
《毕业生》插曲《斯卡保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
《Rush》主题曲《泪洒天堂Tears In Heaven》,
《保镖》插曲《我永远爱你I Will Always Love You》,
《卡萨布兰卡》插曲《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廊桥遗梦》插曲《此情永不移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九、空间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1、在经济上,太空活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种应用卫星在通信广播、资源调查、环境监视、气象预报、导航定位等方面,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太空活动将为人类提供无限宝贵的种种资源。
2、在军事上,许多军事专家认为谁占有空间优势,谁就具有军事战略优势。通讯、导航等卫星的发展,同样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航天技术的继续发展,对军事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3、在科学技术上,空间活动带动和促进了众多学科的发展。首先,空间活动带动了技术发展,如电子技术,遥感技术,喷气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其次,对基础科学将有很大推动,包括对生命科学、宇宙的形成和发展等都将有重要的新发现;第三是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如空间工艺学、空间材料学、空间生物学、卫星测地学、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等等。
4、在政治上,空间技术极大地提高国家在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
十、人力资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0人力资源科技“十大趋势”,你们抓住了吗?
2020年,中国企业服务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在企业服务众多细分领域中,哪一个值得重点推进?
1 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化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利用数字化技术弥补消失的人口红利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将愈加转向业务驱动、利用全球劳动力平台以及人力数据分析,不断提升HR服务水平。
2 HR 厂商更加重视PaaS平台的研发与完善,两条线路之争日趋明朗。随着大中型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需求、个性化需求的凸显,也暴露出HR SaaS产品无法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短板。PaaS平台通过可拓展、可定制的方式着力提升开发效率,从而应对大中型企业的复杂化需求。
2020年,HR厂商积极推出与完善PaaS平台的表现将更加明显。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不同的PaaS路线:一种是像北森等厂商一样先有HCM SaaS,再推出PaaS平台;一种是像MCHR等厂商一样先有HCM PaaS,而后再推出SaaS。这两种路线之争会在2020年更趋明朗。
3 AI和HR应用将在2020年产生更多交融,AI场景更多元、应用更深入。
2020年,人工智能(AI)和HR应用的融合将从初步试探走向全面深入,AI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开始深度结合,将在简历筛查、人才画像、智能面试机器人、员工服务机器人、员工学习机器人等众多创新应用得到充分发展。
4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技术不断加强,将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决策力。
如今,各行业头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开始组建人力资源数据团队,引入数据分析技术,为各层级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多数据支持。人力资源+大数据将成为2020年HR应用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
5 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服务商将广泛采用云原生技术,从架构设计、开发方式到部署运维,都将基于云的特点进行设计,从而构建原生为云而设计的应用。容器、微服务、DevOps、持续交付等充分利用弹性和分布式服务特性的云原生技术也将被更多HR 厂商采用。
6 HR软件市场和HR SaaS 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拥有云原生架构和专业咨询能力的厂商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大中型企业在进行HR产品选型时,更加注重企业经营情况与产品技术的匹配,心态变得更为理智,这也让新一代云原生架构HR服务商脱颖而出。
以MCHR为代表的专业HR厂商凭借领先的HCM PaaS平台架构、专业的咨询能力等优势,在2019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将对未来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不小冲击。
7 员工自助、用户体验成为聚焦点,将激发出更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类似于各种2C应用,员工自助、实时在线处理、简约至上的用户界面成为未来发展方向,HR智能应用也将成为关注热点。
HR应用已从HR人员使用扩展到全员使用,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成为众多HR软件和HR SaaS提供商2020年的重要任务。
8 上云、HR创新平台、共享服务中心将成为2020年HR应用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2020年HR应用上云拐点已至,其发展速度会更快,但仍不及预期。用户对SaaS最大顾虑——数据安全性已开始解除。但整体而言,HR应用上云比例还无法达到业界预期。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将成为HR业务创新的支撑平台,而不仅仅是流程规范和效率提升的工具。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HR创新业务出现,如阿米巴组织管理模式,实时动态的人才管理、个性化的人才绩效管理……这些HR业务创新都需要借助软件来实现流程化。在多业态集团型企业中,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将继续成为关注热点,需求会得到更多的释放。
9 跨界融合趋势明显,区块链、神经科学、动机心理学等开始融入到人力资源服务。
当前,区块链技术、神经科学、动机心理学等新兴力量开始加速融入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区块链不仅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工具,带来核心业务逻辑的优化,并在背景调查、灵活用工、员工激励、劳动合同存证等方面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行业转型升级。
10 HR科技服务行业仍是投资热土,HR SaaS厂商或将迎来转型发展。2020年,企业服务领域投资热潮略显消减,投资机构对HR科技领域仍将保持关注热情,但投资更为理性。
对于主要依靠资本驱动、赢利能力不强的HRSaaS厂商在2020年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HR SaaS厂商的发展将进入业务与资本双重驱动时代。2020年,HR SaaS服务商或将迎来并购浪潮。一是AI技术公司将成为HR SaaS公司投资收购的主要目标,以增强自身的AI能力;二是单一功能的HR SaaS厂商可能会被综合型HR厂商收购。你怎么看?
2020-01-16 11:37:22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