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大气治理技术产业链全球发展趋势(大气治理技术产业链全球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3-05-27 04:26:45大气治理1

一、未来全球的产业链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也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进一步调整。未来全球产业链发展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疫情可能出现的常态化及其对全球分工协作的冲击和影响,全球性供应链存在的合理性与经济效应已经下降,取而代之的将是区域供应链的逐渐兴起。

未来全球将出现三个更多体现区域特征的供应链来代替全球产业链。一是中国—日韩—东盟供应链;二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供应链;三是欧盟供应链。

供应链顶端成为大国竞争核心领域。全球供应链本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链,其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物流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产业链的数字化特征加强。随着线上沟通方式的持续增加,促使生产与贸易链条的数字化发展,加速了传统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新基础设施与设备作为支撑,这也加速了数字经济硬件产业发展,包括5G网络、5G手机、传感器等快速发展。

我国须高度警惕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可能性。在考虑经济效率的同时,把追求产业安全可控性作为生产环节、片段和工序区域进行空间配置的重要标准。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极有可能朝着内向化趋势发展。

一是在纵向分工上趋于缩短。原先分包给跨境企业生产,以工序、环节为对象的纵向分工体系,目前或应适度收回,某些环节可能要缩回到跨国企业内部进行,结果是一家企业内部可能包含了不同的工序、片段和环节。上述逆“产品内分工”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可能并不符合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原则,但该趋势却符合缩短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要求。

二是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原先被拆散到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生产的工序和环节,在回缩过程中需落实在具体空间上,也就是布局到一个国家或邻近国家进行集中和集聚化生产,这将有助于推动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化趋势。

未来全球产业的分工和竞争态势,将会从过去的产品内分工为主,转向集群分工为主,全球化竞争也将由过去跨国公司总部面对无数分散供应商的竞争格局,逐步转化为产业链与产业链、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竞争。这将使全球产业分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竞争者对最终市场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并促进竞争程度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全球治理机制?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1992年,28位国际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并由卡尔松和兰法尔任主席,该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了《天涯成比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研究报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全球治理的概念、价值以及全球治理同全球安全、经济全球化、改革联合国和加强全世界法治的关系。

三、全球治理原则?

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四、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1992年,28位国际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并由卡尔松和兰法尔任主席,该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了《天涯成比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研究报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全球治理的概念、价值以及全球治理同全球安全、经济全球化、改革联合国和加强全世界法治的关系。

即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包括用以调节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所有跨国性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

五、什么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

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全球治理的基本要素: 第一,在全球范围内虽然缺乏某种中央权威,但仍存在能够实施某些决定的机制,换言之,全球治理的实质是以全球治理机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权威为基础。第二,全球治理存在一个由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结构,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全球治理并不排斥国家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它认为国家只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众多行为体的一部分,各种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政府协商合作,从地区到全球层次上解决共同的问题。第三,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参与、谈判和协调,强调程序的基本原则与实质的基本原则同等重要,其关键词是“项目规划”、“伙伴关系”、“意见一致”。第四,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常规化安排,一些安排是基础性的,而另一些则是程序化的。可以认为,全球治理就是全球秩序加上意向性。

六、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第一,《巴黎协定》采用“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机制以实现全面参与。“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就是各国根据各自经济和政治状况,自愿做出的减排承诺。从目前的情况看,《巴黎协定》在促进包容性和实现全面参与上的成功是空前的。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提出自己的减排承诺,已经有188个缔约方提交了“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接近全球排放的100%。

第二,《巴黎协定》引入“以全球盘点为核心,以5年为周期”的更新机制。之前,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更新机制,以致于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启动新的谈判进程来更新各方承诺。《巴黎协定》规定自2018年起,每5年将对全球长期减排目标进行盘点,这将有助于各国政策的协调及同步加强。

第三,《巴黎协定》开启“自下而上”的行动模式。《巴黎协定》的新机制——“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允许各国根据各自经济和政治状况自愿做出减排承诺,这种“自下而上”的行动机制有别于之前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比如,《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议定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方式导致部分发达国家不愿接受而退出,削弱了协定的效力。

七、全球能源治理格局?

第一,供过于求的能源格局一时难以逆转,能源价格在低价位波动,全球能源治理的不确定性增加。特朗普上台推动页岩气、页岩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发展,美国本土原油产量大大超出预期,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和重要的原油出口国,大量美国页岩油气进入世界能源市场。3月份,俄罗斯与沙特限产协议未达成,双方大幅增加原油产量,试图挤压美国的页岩油气份额。

与此同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全球对原油的实际需求大为减少,导致原油全球供应过剩。目前,欧佩克+虽然宣布自5月起正式减产970万桶/日,减产期限到2022年4月30日,但世界石油需求下降3000万桶/日,之间仍存在很大的缺口。“石油战争”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形成的供过于求的能源格局,即使在疫情结束之后,也将短时不可逆转,能源市场将会在疫情的影响下“时冷时热”。

在能源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之下,石油市场的价格反弹可能很短暂,油价长期在25美元到50美元之间上下波动将成为常态。许多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由于石油收入的锐减,其财政压力增大,经济将会陷入困境。

第二,能源转型迫在眉睫,全球能源治理过程中或将出现新型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历史上,重大的能源转型历来都伴随着不可预见的“黑天鹅”事件。

回望过去50年的发展,化石燃料主导了民族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权力关系,化石燃料也一直都是地缘政治动荡和冲突的根源。而这一切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正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技术转型,这种能源转型将随之形成新的权力关系。

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的影响下,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许多国家实现能源自给,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这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迅速下降(太阳能和风能的产能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会减少大约20%),其对健康和气候问题的贡献日益增加(空气污染每年导致700万人死亡)等等。

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在大多数国家可以多种形式广泛获取,它是可不断填充的能源流,相对而言不易因运输受阻而受到影响。它可在地方社区范围内迅速且便捷地使用,与分散性能源生产和消费十分匹配。

这一分散性属性将侵蚀传统化石能源在地理上的密集度构成的政治格局。随着世界对化石燃料依赖度的下降,新型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将会呈现出来,围绕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展开。

大多数能源生产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与这些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可再

八、全球治理体系演变?

二战后,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治理机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投资、金融、通信、旅游、恐怖主义、犯罪和军火走私得到了更为迅猛的发展,以至于造成法律和组织滞后。国际法和国际制度未能赶上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全球治理体制的范围和权力在事实和法理两个层面上出现了明显的鸿沟。

尽管在法理上联合国系统掌管国际和平与安全,但国际冲突的加剧或解决主要依靠武器精良的国家;尽管在法理上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体系的基石,但全球金融和经济治理仍然主要靠非国家行为体。换言之,全球治理体系并未与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体同步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趋势会在缺乏替代治理合法性的选择形式的情况下,进一步削弱现有国际体系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全面、深刻、系统地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开辟出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也为变革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

九、全球治理困境含义?

全球治理变革应该克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三个困境:治理主体缺位、治理机制滞后和治理规范陈旧,提升全球治理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包容性。

全球化时代造就了以新兴大国和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新兴治理主体的兴起,这些新兴治理主体与以西方大国为代表的既有治理主体共存于全球治理格局中,这种力量对比态势很容易被置于西方陈旧治理规范的认知框架之中,被解构为“既有”和“反面”、“自我”和“他者”。

既有治理主体从维护自身治理地位和治理利益的角度考虑,将新兴治理主体视为现行治理规则的破坏者,对其进行压制;而新兴治理主体从争取自身治理地位和治理利益的角度,将既有治理主体视为旧秩序的维护者,努力摆脱现行治理体制施加的束缚。

十、全球环境治理包括?

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全球环境规则的执行力不足、联合国系统的效率不高、全球发展不平衡和传统的发展模式尚未改变、全球层面缺乏环境与发展的统筹协调、对国际竞争的顾虑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瓶颈、全球环境治理缺乏推动力量等挑战。

全球环境治理的进一步改善,需要加强全球层面环境与发展的统筹协调,探索不影v向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机制,建立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推动机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全世界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多次就共同构建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

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9877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