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怎样建设“低碳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观?

2022-12-03 20:58:04大气治理1

建设“低碳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1、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2、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3、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4、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5、国家采取措施,开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第二、抓好试点,树立典型。

在条件具备的省市、地区、行业中及各省,都应有目的的选择试点和典型,扎实推进,建之有效,确保我国经济在低碳经济促进下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成立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

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

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

第四、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资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术理论;系统的产业、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训。

第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它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必须在转型、转变中培育和创新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六、处理好“一抓”“三防”关系。

“一抓”就是抓低碳经济建设;“三防”就是防一哄而起、防乱上项目、防浪费。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必须在开始时就让各级政府、行业、社会头脑清醒、思路明确、认识一致、步调统一。”

第七、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及舆论监督工作。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

第八、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低碳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在新上项目、投资方向、减排成效等工作中,充分尊重人大、政协的审批、监督权力和作用。

除经常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新上低碳经济项目外,在每年两会上都应由政府向代表、委员通报“低碳经济”运行情况、“低碳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及“低碳经济”对人民幸福度的贡献率。

第九、将“低碳经济”绩效纳入政府、公务员政绩考核核心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低碳经济

1、实现观念创新,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途径”的思想。

2、实现管理创新,建立推进低碳经济的制度和措施。

3、实现技术创新,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议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共同制定优惠政策,推进低碳技术发展。

4、明确法律责任,建议在审慎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组织专家仔细核算中国的“碳足迹”,建立科学合理的“碳预算”制度,进一步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模式,并由全国人大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权威性的国内法应对国际气候变化对于中国的挑战。

5、推进国际合作,要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尤其是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能源技术和碳捕获与埋存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

扩展资料: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在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来自于能源、环境的压力十分巨大。

依照著名的卡亚公式原理,人均“碳足迹”取决于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含碳量等几个变量,由此计算中国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在国际上会遭遇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们必须采取有力行动加以应对,将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还是缓解在全球排放等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这既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又可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将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一)国家1.坚持依法治国,制定有关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2.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的有关机制和体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鼓励和奖励资源节约的政策,反对和控制资源浪费,制定和实施,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走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严格监督检查。3.加大政府改革力度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促使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4.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人民群众充分行驶自己的民主权利。5.切实履行好国家职能,特别是经济管理职能,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二)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立足自主创新,努力改进技术和设备,降低产品的消耗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科技含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消费者广大消费者要切实转变对资源消费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强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资源节约的局面。对消费的要求:提倡在享受过程中降低资源消耗,即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由于能源结构的问题,我国每增加1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费,排放的温室气体就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0%。如果采取可靠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目标就由可能实现我国钢铁、水泥、化肥、造纸、发电等主要耗能产品的能源单耗,仍比世界发达国家高出30%~100%,风机、锅炉等通用耗能设备的效率,也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30%,节能尚有潜力。在煤炭行业,应该鼓励企业兼并,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合改造;在石化行业,天然气是排放率较低的清洁能源,应积极拓展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在电力设备方面,电力生产、输送和使用的效率提高是关键,节能产品将是未来我国电力设备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将通过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我国可以利用的陆上风力资源达到2.5万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但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的0.1%,发展空间广阔。在大力发展风电同时,太阳能也是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一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热量高达1.73万亿吨标煤。相对于其他能源,太阳能的优势是资源无限,污染较少,在建筑物节能应用方面具备广阔前景,是中长期潜力最大的替代能源。“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 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 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5.坚持可持续发展。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以人为本。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过相信随着人民大众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3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