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的论文
引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实验室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目前拥有各类实验机构两万余个,其中环境监测站约为四千余个,从事环境监测人员已达七万余人,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各级环境监测站主要职能是监测分析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实验仪器配备齐全,监测类别包括大气、废气、地表水、地下水、降水、废水、生物、土壤、底泥和固废。分析项目数以百计。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其中还有剧毒和“三致”物质,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实验室污染问题应尽早管理和治理,使化学物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 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来源及危害
1.1 废气的来源和危害
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露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甲醛、酚、苯系物、汞蒸气等污染物。根据规范要求,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都应该在通风橱内进行,这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实验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方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含氟氯气体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甲醛可致癌,会导致胎儿畸形,汞蒸气会引起人体消化道、口腔、肾、肝脏等损害,导致人中毒死亡。
1.2 废液的来源和危害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包括多余的液体样品、残余的标准使用液、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洗液和大量的洗涤水等。主要包括无极废液和有机废液,无机废液有带腐蚀性的强酸碱、氮、磷以及重金属离子和少量的氰化物等。废液中的酸碱会使水体中的PH值发生变化,破坏自然缓冲作用,阻碍水体自净;重金属进入水体后,不仅对生命活动有直接的毒害作用,还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人体内大量浓缩,危害人体健康;含氮磷废水大量进入水体后,会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导致鱼类死亡。有机废液包括碳水化合物,酚、醇、多环芳烃、芳香烃等污染物废液,对生物有急慢性损害,易挥发,在环境中难降解、高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
1.3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危害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的样品、分析产物、残留的固体试剂、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这些固废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处理稍有不慎,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2 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防治与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存在着明显的环境污染,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高度重视,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创建“绿色实验室”,为创建和谐做贡献。
2.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实验室管理有法可依
国家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制定各类实验室的标准,对各类实验室要求强制性配备污染处理设施,制定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技术规范,出台相应的考核要求办法。将污染防治纳入标准化建设中,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部分,从而有利于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2 全面推行绿色化学,清洁实验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管理应严格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全面推行清洁分析、清洁操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开展回收再利用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测分析方法也日益增多,应在保证实验准确性的前提下,用无毒害、无污染或低毒害、低污染的试剂替代毒性较强的试剂,尽可能选择环境污染少的分析方法,尽量用传感器、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分析代替常规操作等。
2.2.2 科学处置实验室“三废” 根据实验室“三废”特性,
按照分类存放、分质处理的的原则,尽量用本地现有的环保治理资源来处理。实验室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经规定高度的通风管道排出室外,产生毒气量大的实验必须备有吸收和处理装置,净化合格后才能排放。多数废水可由污染物产生类别相同并建有完善治理设施的工厂处理。可根据有机废液的特点,采用焚烧法、水解法、氧化分解法、萃取法、蒸馏法、层析法进行处理,也可从经济和较小污染角度考虑,对有机废液回收处理从而再利用。危险固废从至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2.2.3 成立试剂调度网络 区域内实验室可加强协作,建立试剂调度网络,选择一部分用量少、危害大、易失效的试剂进入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尽量避免大量化学试剂失效,同时也可以节约实验成本。
2.2.4 整合实验室资源,加强地区监测中心的功能 重点加强三级监测站的建设,建立地市级的监测中心,合理规划选址,充分考虑实验室污染问题,对存在的突发性污染事故制定应急防范措施。发挥地区监测中心的作用,集中部分监测项目的监测能力,对社会开放,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也便于污染集中治理。
3 结束语
目前,环境监测实验室存在着明显的污染,且处于监控真空状态。各级环境监测实验室应重视自身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改变自身环境所出现的污染状况。政府部门应完善管理制定,研究解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实验室的“三废”,降低污染程度和不必要的浪费,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实验室。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监测、信息指标体系评述.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国家环保局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卡林(1973-),女,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和综合技术工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