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徽皖江有5个地级市,这些地级市对安徽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皖江是指长江流经安徽的河段,皖江共流经安徽的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五个城市。目前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大部分都分布在沿海与沿江地区,而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也有很多发达城市分布在长江流域,比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安徽的皖江5市在安徽的经济版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2018年芜湖、马鞍山、安庆的经济规模位居全省2~4位,而铜陵与池州表现稍差,它们的GDP总和达到了9021.53亿元,占到了全省的29.6%。从发展水平上看,芜湖、马鞍山、铜陵的人均GDP都位居全省前列,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安庆与池州表现稍差,人均GDP只有4万多元。
芜湖安徽省双核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创客之城,经济较为发达,芜湖港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马鞍山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尤其是它的钢铁产量非常发达,有“钢城”的别称;安庆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铜陵以铜而兴,铜工业发达,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而池州素以生态闻名,有“天然氧吧”之称,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总之,希望这几座城市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
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是安徽沿江的五个地级市。要知道,人类最适宜居住的环境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而铜陵和马鞍山的铜铁矿资源,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发掘,许多出土的春秋大鼎都是从铜都选矿冶炼后,直接从青戈江和长江水路连通古楚国都寿州而被楚王用作祭点。池州唐代时建有府治,杜牧任郡守时清明时节游历杏花村时,留下了哙炙人口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外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那时的战略位置比现在的南京要显赫得多。吴头楚尾战略位置的安庆,南宋1727年由黄干筑城,那时是扼临安(今杭州)的门户,清初,逐步随着江南行省析分出江苏和安徽后,做为安徽府治所在地的安庆,经济战略地位扶摇直上,清早期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历经康、雍、乾三朝,为家乡安庆的腾飞争得了话语权,清末期因慈禧随其父在安庆候补道员,度过了她的少女时代,待到垂帘听政时也是政策倾斜,中国的第一台蒸汽轮船,第一个兵工厂,第一部电话,彼时的安庆俨然现在的深圳,利用优越的长江水运,形成了安徽经济的桥头堡作用。芜湖在明清时就形成了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富庶甲于天下,西方通过鸦片战争坚船利炮,虽然强行被划入通商口岸,但不可否认,商业的流通直接提高了其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地位。
这一切依靠的都是长江黄金水道,它上连渝鄂赣,下通苏浙沪,因为水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所以这种经济枢纽密不可分。现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带就是这种布局。可因为解放后安徽省会由安庆易迁到合肥,这种联系因为集全省之力打造合肥经济圈的政策嘎然而止,长江五市在资金和政策上完全陷入了被动:马鞍山和铜陵矿资源接近枯竭,急需要新兴行业的代替和支撑;池州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单一个平天湖就是西湖的1.5倍,一座明万历的清溪古塔美仑美奂,和市中心的伯牙塔交相辉映,光人文旅游资源就发掘不尽,但因为开发资金和人才所限,相比于邻近的黄山和九华山旅游,就只能望而兴叹。而合肥地区的发臭味的巢湖,不要门票但乱宰客的三河,甚至一个葡萄农庄大圩子也评个四级景区,这些浪费的行政资源,只能让别人徒叹奈何了。安庆从五十年代被划入全国重点化工城市,市中心石化厂的大烟囱也是全国唯一,从那时起,就注定了一个城殇时代的开始,而且远还沒有看到结束的迹象。
合肥做为先天不良的省会城市,可能也看到了长江对安徽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吧,决定引江济巢,从枞阳县设立梯级电站,开山挖渠,一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但这种违背大自然规律有强烈主观臆想的工程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我们只能试目以待吧。原创,以文会友,本人喜欢文友在评论区公开进行批评指证,谢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