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大气层温度变化? 大气层气体比例变化?

2025-02-14 22:23:46大气治理1

一、大气层温度变化?

地球大气层主要由三层构成: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层。

对流层: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原因:热量来自地球表层,离地表越近,气温越高。

平流层: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原因:臭氧吸收紫外线。

高层大气层:开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到一定高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原因:氧原子吸收部分波段紫外线。

二、大气层气体比例变化?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主要由 78%的氮气、21%氧气、还有许多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

空气成分的浓度是亚稳定的。在一个人活着的时间里它的变化非常非常小,但是它并不是自然常数。在地球历史上大气层不断变化,其组成成分曾经几度巨大地变化。今天的大气层组成是约3.5亿年前形成的。

目前空气成分变化最大的是工业化开始后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加了约40%(从0.026%变化到0.035%)。有人认为这个人为的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变暖。

三、波长越长能量怎么变化?

一、波长越长,能量是越低的。因为光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单光子能量等于频率乘以普朗克常数,所以当光速不变时,波长越短,频率就越高,光子的能量也就越高。波长是波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标,是波的性质的量度。

二、波长指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在波的图形中两个相对平衡位置之间的位移。横波与纵波的波长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在横波中,波长是指相邻两个相位相差的点的距离,通常是相邻的波峰、波谷或对应的过零点;在纵波中,波长是指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

四、光吸收波长变化是?

在光化学反应中,光吸收是光反应的最初始的反应,又称原初反应。例如,叶绿素分子从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就是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即光能被聚光色素分子吸收, 并传递至作用中心, 在作用中心发生最初的光化学反应, 使电荷分离并从而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等的过程

光吸收与光子的能量有关。例如,对于禁带宽度为Eg的半导体,只有当光子能量hν>Eg时才能发生本征吸收。

光的吸收系数与光的能量或者波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即称为吸收光谱,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吸收光谱。通过测量材料的吸收光谱,即可获得材料的有关物理性质。例如,由半导体的吸收光谱可以得到半导体的禁带宽度等性能参量。

五、光谱的波长如何变化?

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

紫外线波长从10nm到400nm

从红外线到紫外线波长当然是变短了。

光谱上从红外线到紫外线,波长变短

光的波长是发光物体本身,或反射光物体本身,固有性质所产生或具有的固定特征,所以波长的性质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波长性质产生的现像是可以改变的,比如红移或紫移,虽然光的原先性质没变,但光的颜色却变了,从这种意义来说光的波长可以变化。

六、激光频率变化和波长变化的关系?

λ=u/f,其中u是波速,f是频率。解答过程如下:(1)波长λ等于波速u和周期T的乘积,即λ=uT。(2)频率f=1/T得到:T=1/f。(这是周长和频率的关系)(3)T=1/f代入λ=uT,得到λ=u/f。

波长与频率

  波长(wavelength)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就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邻两个振动位相相差2π的点之间的距离。波长λ等于波速u和周期T的乘积,即λ=uT。同一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所以波长也不同。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符号为s-1。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人们把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频率概念不仅在力学、声学中应用,在电磁学、光学与无线电技术中也常使用。

波长与能量的关系

  这里说的波长与能量的关系,指的是光的波长与光子能量的关系。简而言之,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

  这是因为光子能量与光的率(常用f或v表示)成正比例关系。

  由于红光的波长大,紫光的波长小,所以红光的光子能量小,紫光的光子的能量大。

  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光子的能量,是一个光子的能量,并不是一束光的能量大小比较。

七、大气层温度变化的原因?

高层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是,大气层的热源是地面辐射,所以当高层大气离地面越远,温度会越俩,但是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地面辐射几乎为0,而高层大气这时受红外线紫外线等和宇宙物质等影响,逐渐升温,所以高层大气会出现随高度增加而温度先降后升。

八、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变化?

红橙黄绿青蓝紫其波长为380nm~780nm的电磁波,是属于可见光。从红光到紫光,频率依次增大,依据频率(f)=波速(u)/波长(λ)的关系,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因此,红光的频率最低,波长也是最大,紫光的频率最高,波长也是最小。相同的能量,波长越长越不容易散射,传播的距离也越远。

九、大气层温度变化曲线图?

大气层由下往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在对流层里,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的气温,却随着海r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因为平流层中含有能够大量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臭氧。

暖层的气温也随离地面高度增加而增加。暖层离地面高度为85千米 800千米,主要物质是氧原子。

十、光波进入介质后波长变化吗?

光波由真空进入介质或者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波长会发生改变。

波在不同物质中的频率是不变的,比如红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光的颜色不会改变,即频率不变。在不同的物质中,波速不相同,根据公式波长=波速/频率 ,因此波长会改变。根据折射率公式,折射率越大的介质,波长越短。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9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