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太阳大气层结构简图?
一、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大气的温度在光球500km之上的色球边缘温度最低约4500摄氏度。在太阳大气分层结构的基础上,通常研宄太阳活动的时候,把太阳大气中的区域分为三个大类:宁静区、晃洞、活动区。
太阳的温度分布从核心向外直到光球层,都是逐渐下降的,但到了色球层,却又反常上升,到色球顶部时已达几万度。由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1%,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
只有在发生日全食时,即食既之前几秒种或者生光以后几秒钟,当光球所发射的明亮光线被月影完全遮掩的短暂时间内,在日面边缘呈现出狭窄的玫瑰红色的发光圈层,这就是色球层。平时,科学家们要通过单色光色球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太阳色球层。
二、太阳大气层结构简图?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活动周期是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扰乱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中断;产生磁暴现象;二极有极光现象。
三、太阳的外部结构即太阳的大气?
是的。
太阳的外部结构即太阳的大气层,依厚度、亮度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大致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等层次。
四、太阳大气层结构图?
大气层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平均厚度约为12km,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km,在赤道上空为17km,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逸散层之下,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之间的大气层。该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K。
热层:也称暖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热层的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电离层便存在于在本层之中,而极光也是在热层顶部发生的。
散逸层:也称外层,距离地表800km至2000-3000km,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温度随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五、大气层结构?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大气层是气象学专业术语,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平流层
距地表约10~50公里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散逸层之下。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底部。
中间层
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
电离层
定义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60公里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大约距地球表面10~80公里。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外层
外层(Exosphere),又名散逸层,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六、太阳有没有大气?
是的,太阳是有大气的。太阳的大气被称为日冕(corona),它是太阳外部的极热气体层。日冕主要由气体和等离子体组成,其中包括氢、氦以及其他元素的离子。与地球的大气层不同,太阳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逐渐过渡到太阳的外部空间。
太阳的大气层包括多个不同的区域,从内向外分别是色球(photosphere)、色球层(chromosphere)和日冕。色球是太阳表面最明亮的一层,它的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色球层在色球之上,温度较高,也是太阳耀斑和日食等现象发生的地方。最外层的日冕是最稀薄的,但温度却非常高,可以达到数百万摄氏度。
太阳的大气层是由太阳的核心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这个能量通过核聚变的过程释放出来。太阳大气的研究对于理解太阳的结构和活动非常重要,也有助于研究太阳风、太阳耀斑等与地球环境和天气的关系。
七、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的圈层结构图?
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1、光球层
光球层一般指光球 光球(photosphere),是太阳大气最低的一层,即一般用白光所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500公里左右。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基本上是光球发出的。因此,太阳的光谱实际上就是光球的光谱。
2、色球层
色球层是光球上面的大气层。色球层比光球层厚,约为1500km,它的内半径约696500km。色球内各种物理参数,包括密度,电离度和各种物理过程,在色球层不同高度处于存在着巨大变化。
3、日冕层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直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见。
八、简述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地球的大气层由五大层构成,层与层之间有些有明显的界限或过渡层。大气没有外边缘——只是向外逐渐变薄,直到距地表3100英里(5000千米)的地方,再向外则是真空了。以此为边界向内延伸便是外逸层,它主要是由氢原子组成。
大气中原子间由于离得很远,所以很难相互碰撞,甚至在绕地球一周之后也不会碰到其他原子。这些原子以惊人的速度运动,温度高达4500°F(2500℃)。
贴近地表处,大气密度增大,气压随各大气层气体的增多而升高。在外逸层之下是电离层。
在电离层的底部,两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超过05英里(08千米)。接下来便是中间层,由氦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在这一层中,如果没有特殊的设备仍无法呼吸。
接下来是平流层。平流层含有能吸收来自太阳紫外线的臭氧层。在这一层中,不时的会出现一些高耸的云层,由于对流作用使得这一层很平静,适合于飞机飞行。
平流层通过对流层顶过渡到对流层。这一层顶距两极点5英里(8千米),距赤道则增厚到10英里(16千米)。99%的气体分子都集中在最低的19英里(31千米)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气体分子几乎每移动1/300万英寸(0000008厘米),就要和另一分子碰撞,这些气体分子有氧分子、氮分子以及水汽,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气体。这些分子相互碰撞时所产生的能量不断地进行传递,从而产生了气流——风的来源,这正是全球的气候模式的根本原因。
九、太阳大气层的温度?
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大气的温度在光球500km之上的色球边缘温度最低约4500摄氏度,然后随高度增长,在过渡区温度迅速增长,在10000km高度的日冕区底层边界,温度已达到10的6次方摄氏度以上。
十、太阳大气层厚度排序?
太阳的里三层应该是反应层,辐射层,对流层。太阳的外三层应该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的大气层分
第一:光球层 厚度;500km 温度:6000K 最亮有黑子活动
第二:色球层太阳活动有耀斑和日珥
第三:日冕层太阳活动太阳风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