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和高玉良相比谁更厉害?

2022-06-14 11:23:31大气治理1

在《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和李达康都是汉东实权派人物。虽然排名有先后,但人和人真的不一样。

李达康是汉东省委常委,在常委会排名第七。汉东省省会京州市的市委书记。

他这个人依靠的是政绩上台,他为政有目标,有理念,有方法。提倡绿色GDP,改造林城煤炭塌陷区为高新产业园区,使得林城的经济从全省倒数变成正数前茅。这是他为政多年,最大的政绩的见证。更关键李达康比较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有成绩却并没有任何贪腐的把柄。

所以他虽然是赵立春的前秘书,但是在吕州当市长的时候,可以不买赵立春的账。然而赵立春也不能阻止他仕途的进步。

这就是凭成绩(政绩)说话,李达康有资本不买实权派的账。汉东只要有李达康在,经济的发展就不会停滞,更多汉东发展的成绩就会引起瞩目。所以无论是赵立春还是沙瑞金,哪怕是高育良在汉东省委书记的位置,都会重用李达康。

汉东也唯有李达康有资本不站队,虽然他在常委中只排名第七。

高育良是分管党群人事关系的汉东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在汉东省委常委排名第三。

高育良的职务甚为微妙,他掌握着两个通往实权的关键位子,因此表面看似没有实权,但是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实权派。

他这个副书记和其他副书记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负责党群人事关系,也就是说汉东大小官员的升迁,要他签字完善手续使之合法化。

他虽然掌握的不是完全的人事权,但是他至少拥有影响权。赵立春在任汉东省委书记时,应该两人配合非常默契的。

但是高育良同时兼着省政法委书记,他管得到祁同伟,但是正在的公安系统的实权却又是掌握在祁同伟手里的。他们两人合作,则整个政法系统都掌控于高育良和祁同伟手里。而祁同伟控制的公安系统又是赵家产业在汉东的保护伞。

如果中央没有发现赵立春的问题,不空降沙瑞金,高育良极有可能会在赵立春的提名下,经中央考察批准,成为汉东省委书记,顶上赵立春的缺。

而那个时候赵立春就会通过高育良,实现对整个汉东的实质性掌控。也就是说,赵立春虽然离开了汉东,但是汉东实际上还在赵立春的控制之下。

李达康看出来赵立春这么搞,迟早会出问题。所以正是当初在吕州,拒绝了月牙湖美食城项目的批复,和赵立春“划清了关系”。

自己也被调到林城去坐冷板凳了,但是后来又凭自己努力爬上去了。所以这段成就就和赵立春无关了。即便赵立春倒台,也丝毫影响不到李达康。

而高育良可选择的路线就要比李达康窄得多了。因为他已经中了赵瑞龙的“美人计”,被拖下水了。

高育良虽然后来仕途坦荡,一路做到了汉东省委常委的第三位,但是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赵立春的一颗棋子,已经深深打上了赵立春的裙带烙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虽然高育良低调行事,处处考虑退路。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任何退路。

所以要说谁更厉害,炒米只佩服李达康。只有心里装着百姓,靠自己努力拼搏奋斗出来的政绩,才是最坚定的靠山。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首先纠正你个错误,育良书记,这个名字是不容修改的,自己理解。

开始回答问题。在该剧中,育良书记是该省省委班子排在沙书记和省长之后排名第三的常委,也是沙书记上任前很有希望升任省委书记的人选。达康书记是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省委常委。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进班子时间。从时间方面育良书记要长于达康书记,而进班子时间则是升职、权位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职位。育良书记是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达康书记是省会市委书记,他们两个从班子里分工而论交叉不多,育良书记主政政法工作,达康书记主持省会工作,此项无需比较。

3、权势。这点是二者相比较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同一个班子里权利博弈的方面。育良书记的优势是年老持重,手下门徒众多,为官理论深厚。达康书记的优势是年轻干练,敢打敢拼。此方面相比较育良书记要略胜一筹。

4、靠山。此项为隐喻,不说,但是都存在。育良书记的靠山是已经身居养老岗位的副国级领导,达康书记的靠山是现任书记沙瑞金。此项达康书记完胜!不仅是县官不如现管,而且老领导还是一个一屁股屎自己擦不干净的被儿子害了的腐败分子。

其实两人都是角色设定使然。综合来看,育良书记能在权势上压过达康书记,却永远输在年龄的劣势上。

我想说,做官,当如达康书记,做人,可借鉴育良书记的优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