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大气主要有几层?
一、太阳的大气主要有几层?
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光球层是太阳大气最低的一层,即一般用白光所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仅500公里左右”。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基本上是光球发出的。因此,太阳的光谱实际上就是光球的光谱。 色球层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000千米。密度比光球层稀薄。温度有几千至几万摄氏度;但发出的光只有光球层的几千分之一。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直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见。
二、太阳的大气层由内向外分为哪几层?
太阳大气层
太阳最外面的结构
太阳大气层是太阳最外面的结构,人们能直接观测到。太阳大气的温度在光球500km之上的色球边缘温度最低约4500摄氏度,然后随高度增长,在过渡区温度迅速增长,在10000km高度的日冕区底层边界,温度已达到10的6次方摄氏度以上。各种太阳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太阳的结构从里向外主要分为:中心为热核反应区,核心之外是辐射层,辐射层外为对流层,对流层之外是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三层,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中,如太阳黑子出没、日珥变化和耀斑爆发等。
三、大气分为哪几层?
地球大气层分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大气层又被称作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对流层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最低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我们常见的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该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平流层
平流层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一般在这一层中飞行;另外,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的有害辐射。该层中温度随高度迅速增高。
中间层
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暖层
从80km到约500km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散逸层
散逸层又被叫做外层、逃逸层,暖层以上的大气层,也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使质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过中性氢原子的含量。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
四、大气层分几层?
地球大气层分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大气层又被称作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最低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我们常见的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该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平流层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一般在这一层中飞行;另外,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的有害辐射。该层中温度随高度迅速增高。
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从80km到约500km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散逸层又被叫做外层、逃逸层,暖层以上的大气层,也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五、大气层分为几层?
按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分为5层。
准确的说地球大气层包括,从地面往上,对流层(包括行星的边界层或最底层的大气)、同温层、中气层(散逸层)、热成层(增温层,包含电离层和外逸层),还有磁层。每一层有不同的气温,定义出温度随着高度的变化率。
扩展资料
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它不仅是维持生物因中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参与地球表面的各种过程,如水循环、化学和物理风化、陆地上和海洋中的光合作用及腐败作用等,各种波动、流动和海洋化学也都与大气活动有关。
地表大气平均压力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地球表面包围1034g空气。地球总表面积为510100934平方公里,所以大气总质量约为5.2×1015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0-6倍。大气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稀薄,50%的质量集中在30km以下的范围内。高度100km以上,空气的质量仅是整个大气圈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六、高层大气分为哪几层?
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气体,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这些混合气体被称为空气。
七、大气压分几层?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
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
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
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
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八、太阳有几层?
太阳从内到外主要分为内部结构和大气层.
一、内部结构分为3层:
1、内核
其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到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
2、辐射层
范围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0.25个太阳半径向外到0.71个太阳半径,这里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来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
3、对流层
其范围从太阳0.71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
二、太阳大气同样分为3层:
1、光球层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属太阳大气层中的最低层或最里层.其厚度达500千米,而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黑子活动就发生在这一层.
2、色球层
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厚约8000千米,其物质密度和压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珥”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
3、太阳日冕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百万摄氏度.其范围从色球层一直延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的地方.日冕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冷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
九、大气可分为哪几层?
地球大气层分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大气层又被称作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对流层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最低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我们常见的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该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平流层
平流层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一般在这一层中飞行;另外,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的有害辐射。该层中温度随高度迅速增高。
中间层
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暖层
从80km到约500km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散逸层
散逸层又被叫做外层、逃逸层,暖层以上的大气层,也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使质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过中性氢原子的含量。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
十、大气层分为哪几层?
大气分层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3、中间层 自平流层顶到80km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 暖层它位于中间层顶以上。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 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