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大气高压形成原理? 大气窗口形成的原因?

2025-02-07 06:12:32大气治理1

一、大气高压形成原理?

大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其成因是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沉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气体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气压。

  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气压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低气压会造成大脑缺氧,还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

二、大气窗口形成的原因?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而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而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0.3~10GHz/0.03-1m),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3.5~5.5um),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3~1.3um,1.5~1.9um)。

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米散射可见光波段大气散射模型后向散射系数雷达距离分辨率光谱波段前向散射辐射亮度

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

三、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基本原理?

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

1、太阳辐射作用

大气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转化。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低纬地区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膨胀上升,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而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沉。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并没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之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大气在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

2、地球自传运动作用

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结果使直接热力环流圈中自极地低空流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东风,而不能迳直到达赤道;同样,自赤道高空流向极地的气流,随纬度增高,偏转程度增大,逐渐变成与纬圈相平行的西风。

可见,在偏转力的作用下,理想的单一的经圈环流,既不能生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形成了几乎遍及全球(赤道地区除外)的纬向环流。因而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四、大气原理?

以下是大气原理是指大气层中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规律,以及大气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大气层可以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每层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性质。例如,对流层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大气层,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天气现象。

五、大气田怎么形成?

许多朋友不知道大气田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所有的气田,基本都是几亿年前植物和生物沉积在地下,经过高温高压形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经过海洋沉积而形成的气田就成为海相油气田,河流湖泊沉积形成的就叫陆相油气田。

六、大气固氮原理?

是闪电的高温才能使此反应发生,但是反应的不是氮气和氢气,而是氮气和氧气气,在高温下合成NO,最后和水,氧气等生成硝酸。 目前人工固氮一般有三种:空气燃烧法(电弧法);氧,氮直接合成NO;氰氨基盐法,氮与CaC2加热至1073K形成氰氨化钙(CaCN2或CaNCN):N2+CaC2-→CaCN2+C氮与氢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直接合成氨:N2+3H3→2NH3 △rH=-46kJ mol-1前两法消耗能量较大,目前广泛使用的氮氢合成氨法,但此法需具备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合成条件.生物固氮合成的是氨。是还原反应

七、大气环流原理?

由于纬度位置、地表性质不同,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空气受热不同,因而现成大气环流。

八、大气削弱原理?

大气削弱作用

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

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量能够到达地面!

反射作用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主要对可见光具有反射作用,会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中去,这种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就是这个原因。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尘把太阳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从而削弱了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时天空仍是明亮的,都是大气散射的结果。红绿灯的颜色选择也与散射作用有关。规律: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如果把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作为100%计算,其中约19%被大气吸收,约34%被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回宇宙空间,最后被地球表面吸收的约占47%。由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集中,太阳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①当紫外线经过大气层时,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小于0.75微米),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0.175~0.40微米)

②当可见光经过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大气分子所散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0.40~0.76微米)

③当红外线经过大气层时,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九、什么是大气窗口和大气屏障?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300~1GHz),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3.5~4um),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4~2.5um)。

大气屏障是指那些受大气吸收作用影响极大,透过率很小,甚至完全无法透过的电磁波波段。

十、大气是如何形成的?

大气形成与地球的演化有关,大气主要是由矿物质和水分子构成的气体。一开始,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氢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构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大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期的地球大气主要由火山喷发产生的气体组成,而后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水,随着水的增加,二氧化碳和氮气逐渐增加,氢气逐渐减少。

随着植物的出现和氧化作用的加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逐渐增加,形成了现在的大气层。同时,氮气也逐渐增加,成为大气中的主要气体之一。

总之,大气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受到自然环境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96232.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大气层有多厚? 火星大气层薄还是厚?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