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大气层的划分? 大气层高度?

2025-01-25 19:04:10大气治理1

一、大气层的划分?

按大气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分为五层 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

2.平流层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17~55公里的这一层,气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

3.中间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55~85公里高空的一层为中间层。

4.暖层从80~500公里的高空,称为暖(热)层,又叫电离层。

5.散逸层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又叫外层。这一层的某些分子可以逸出。

二、大气层高度?

1000千米以上。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根据不同高度温度的变化,把大气层共分为五层,包括对流层(10km左右),平流层(10-50km左右),中间层(50-850km左右),热层(80-800km左右),散逸层(800-2000km左右)。

三、大气层顶部高度?

并没有确切的商界,一般来说在1000千米以上。

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组成,其中氮气占78.1%,是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氧气占20.9%、氩气占0.93%,海洋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

一般来说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然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还有就是地下的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的气体,这些一般也被认为是大气圈的一部分。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越高空气就会越稀薄。

四、大气层各层高度?

五层1、散逸层(800 km~2000 km至3000 km),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2、热层(80至85 km~800 km),又称热气层,空气极稀薄,而离子特别多。温度相当高,且随高度升高而温度升高。

3、中间层(50 km~80至85 km),此层主要成分有臭氧、氧、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这些部分是由光化学作用引起之产物,故又称:光化层。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4、平流层(7至11 km~50 km),含有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地表免于受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致命的侵袭,又叫同温层。

因为在同温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吸收太阳辐射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增加。

5、对流层(0 km~7至11 km),最接近地面的大气层称为对流层,平均高度约10公里。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变化,在赤道最高约为15公里,极地最低约8公里。顾名思义,对流层是对流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大气中的水汽,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雨等最经常出现的区域。

平均而言,对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约0.6℃。

五、大气层高度有多高?

大气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更加细化的分可以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平均高度十千米左右;

平流层高度对流层顶到五十千米左右;

中间层高度是平流层顶到八十千米到八十五千米左右;

暖层是中间层顶到八百千米左右;

散逸层是暖层到一千千米左右,没有明显的界限。

六、大气层的高度最高可达?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地球的最外边有着一层气体圈层,它就是大气层,包围着陆地和海洋。大气层高度多少米?并没有确切的商界,一般来说在1000千米以上。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组成,其中氮气占78.1%,是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氧气占20.9%、氩气占0.93%,海洋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

一般来说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然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还有就是地下的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的气体,这些一般也被认为是大气圈的一部分。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越高空气就会越稀薄。

七、建筑高度划分?

建筑物按其高度和层数可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具体划分如下:

(1)住宅建筑 一般把1-3层称为低层建筑4-6层称为多层建筑7-9层称为中高层建筑;10层以上称为高层建筑。

(2)公共建筑及综合建筑 我国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把总高度超过24 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建筑称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 m的单层主体建筑)。

(3)超高层建筑 按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 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4)工业建筑分 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的厂房。

八、太空高度划分?

太空与航空的高度分界线在120km处。按照距地球高度划分通常大致可以把100-120千米以下的大气层称为稠密大气层,也称为大气环境或人类的第三环境;而100-120千米以上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广阔的空间区域,简称空间或外空,又称为宇宙空间或太空.在1981年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上,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别被称为人类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陆、海、空、天是人类活动的四大疆域.而第四环境是随着航天技术的诞生而出现的。

九、陆地,大气层如何划分?

根据温度的不同,地球大气层,即包裹地球的气体“皮肤”可分为5层。

对流层是最低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7英里(11千米)。地球两极处的对流层厚5英里(8千米),而赤道地区的厚度为10英里(16千米)。大多数的云和天气状况都在对流层中成形。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平流层距地表7—30英里(11—48千米)。臭氧层(极为重要,因其能吸收太阳释放出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线)就存在于平流层内;平流层中,温度随海拔的增加而稍有上升,最高可达32°F(0℃)。

中间层(平流层之上)距地表30—55英里(48—85千米)。中间层中,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最低可达-130°F(-90℃)。

热成层(又称非均质层),距地表55—435英里(85—700千米)。热成层中,温度可达2696°F(1475℃)。

外逸层处于热成层之上,距地表超过435英里(700千米)。外逸层中,谈论温度不再有任何意义。

电离层距地表30—250英里(48—402千米),与其他层具有重叠之处。电离层中,太阳的紫外线会使空气离子化。电离层还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反射。电离层可分为三部分:D层(距地表35—55英里,或56—88千米)、E层(又称肯涅利-海维赛层,距地表55—95英里,或88—153千米)以及F层(又称阿普顿层,距地表95—250英里,或153—402千米)。

十、飞机多少高度离开大气层?

飞机是不能离开大气层飞行的。只有航天飞机可以,不过航天飞机和飞机其实是两码事了。

大气层其实没有明确的边界,但通常认为地表上空100公里为大气层和外太空的分界。

喷气式民航飞机飞行高度不超过15000,战斗机最高升限不超过20000多米,而SR71侦察机最高也只是30500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9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