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层? 地球大气层破了多少?
一、地球大气层?
地球的大气层为:
1.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平均厚度约为12km,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km,在赤道上空为17km,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逸散层之下,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
3.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之间的大气层。该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K。
4.热层:也称暖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热层的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电离层便存在于在本层之中,而极光也是在热层顶部发生的。
5.散逸层:也称外层,距离地表800km至2000-3000km,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温度随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二、地球大气层破了多少?
地球上空20千米至30千米的大气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雨云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和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在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类生
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器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证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
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三、地球大气层构造图?
大气层结构图中,横坐标代表大气温度,纵坐标为海拔高度。
根据大气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可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平流层以上的大气层统称为高层大气。
对流层在大气圈底部,平均厚度为12千米,主要特点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在这里发生,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离地面12-15千米,特点是海拔越高温度越高,原因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增温。因为上热下冷,天气晴好,适合民航飞行。
高层大气在离地面50千米以上到2000-3000千米的大气上界。随海拔升高,温度先下降(中间层),后持续上升(热层),至散逸层温度又变得非常低了。高层大气有电离层,有流星、极光,有人造卫星,还有我们的空间站。
这就是大气的垂直分层。
四、地球大气层的原理?
大气层(atmosphere),气象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体积成分:氮78%、氧21%、氩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还有水汽、尘埃、气溶胶及大粒度悬浮颗粒。由于地磁场的保护作用,使得大气层在太阳风及宇宙高能射线流的刮蚀作用下得以保存。
五、如果没有土壤地球就没有生命?
假如地球没有了土壤,那地面上将不会有花草树木这些植物,没有花草树木各种动物(包括人类)将缺少赖以生存的食物而无法存活。所以,那时的地球将有可能像月球表面一样,荒无人烟,万籁俱寂。
地球的土壤中包含形成地球的所有物质,并且,地球是岩态星球,绝大部分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没有土壤可以说意味着没有岩石、没有形成地球的所有物质——也就没有所谓的地球。
六、如果地球没有了大气层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地球没有了大气层,地球上的四大洋就会干涸。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71%,计得3.6亿平方公里,四个大洋平均水深约4000米,即4公里,估计地球的海水体积为13亿立方公里,忽略上层海水对于下层海水的压力,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为100万吨,由此推算全球海水总质量为1300万亿吨。
上述数据中的海水养育了大约210万种海洋生物,如果四大洋干涸,这些海洋生物全部死亡,由于大气层的空气流动是把海水蒸发形成的雨云的散播物,在海洋干涸的历程中,整个地球没有任何雨水洒向陆地,由于水是动物的新陈代谢的中介物,没有水喝就会令陆上动物全部都死亡,没有雨水滋润的植物也都全部枯死。
大气层在地球上的分布很特别,海拔4000米下是适合人类生活的稠密大气层,这个数字的上方的大气层则比较稀疏,地球上的云层一般难于在非稠密大气层的地方飘动,当稠密大气层不复存在时,海水蒸发物就很容易溢散,不断溢散的海水蒸发物必然会导致海水最后干涸。
地球没有了大气层,海洋干涸后就是一个光秃秃的大石头,沒有风吹雨打的现象,这个直径约13000公里的大圆球表面是比较坚硬的,散碎的石头不多,沙漠不会出现,没有空气流动引起的风雨声的传播,地球是一片死寂。
七、大气层离地球有多远?
最低是8公里左右。
大气层紧贴地面。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1、对流层:
从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对流层。对流层的厚度随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约为15公里,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为8~12公里。
2、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5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平流层。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臭氧层就包括在平流层内,臭氧量从对流层顶开始增加,至22~25公里处达到极大值,然后减少,到平流层顶就微乎其微了。
3、中层:
平流层顶至85公里范围内称为中层,也称中间层。
4、暖层:
中层顶至800公里范围内称为暖层,也称电离层。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
5、逸散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逸散层,也称外层。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逸散层。
八、地球如果没有山,环境会怎样?
如果没有树,人类将会死亡。如果没有树,就没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如果没有树,人类就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如果没有树,人类将难以赖以生存。如果没有树,风卷沙尘,城市变得愁云惨雾。如果没有树,水土流失,河流变干枯。如果没有树,良田变沙漠,土地荒芜。
“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人类,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让我们一起争当保护树木小卫士,把我们的家园这个依山傍水的花园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人们啊!快快停止砍伐,多多栽树!
九、仿写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足够宽敞,足够坚实。(选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写句子)
蚂蚁搬家 喜鹊筑巢 小鸡啄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喜鹊先衔来湿泥垫在树杈上,再把树枝粘架上去,然后边垒架树枝,边粘加湿泥,就像建筑工人盖房子一样,这样垒起的巢很牢固,不易被风吹落。 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寸草不生,到处是荒漠,没有动植物,人类也不会有食物的来源。
十、地球大气层分为平流层?
地球大气层从地表起垂直向上,大气层通常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1、对流层的高度是:0 km~7至11 km。
2、平流层的高度是:7至11 km~50 km。
3、中间层的高度是:50 km~80至85 km。
4、热层的高度是:80至85 km~800 km。
5、散逸层的高度是:800 km~2000 km至3000 km。
扩展资料
地球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