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地球大气层? 位于地球大气层外是什么意思?

2024-10-14 22:09:25大气治理1

一、地球大气层?

地球的大气层为:

1.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平均厚度约为12km,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km,在赤道上空为17km,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逸散层之下,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

3.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之间的大气层。该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K。

4.热层:也称暖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热层的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电离层便存在于在本层之中,而极光也是在热层顶部发生的。

5.散逸层:也称外层,距离地表800km至2000-3000km,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温度随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二、位于地球大气层外是什么意思?

本层温度很高,空气粒子运动很快,又离地心较远,地球引力作用小,所以这一层的大气质点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故名为散逸层.这个高度可看做地球大气的上界,亦名外气层.

  范围

  从800公里高度以上的大气层

 物质组成

  由电离气体组成的广阔而又极其稀薄的大气层(称为地冕),大气密度已经与星际非常接近.一直延伸到离地面22000公里高空.大气圈是逐渐过渡到行星际空间的.

三、地球大气层最下层是什么?

地球大气层最底下一层是对流层。对流层,顾名思义,就是空气互相对流。常见的对流层空气对流现象有,刮风丶下雨丶下雪丶打雷丶闪电,还有一些极端天气现象,如龙卷风丶飓风等,都是常见的大气对流产生的天气现象。对流层的形成,主要是地面空气受热上升,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冷空气又下沉,从而形成了冷暖空气的对流。

四、地球上的大气层是什么?

作为一个星球来说,它的外面有没有大气层,对星球本身来说没有什么作用。只是因为星球质量产生的引力把一些气态物质吸引在它的表面。但对于地球来说,大气层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是必不可少的。

地球大气层独特的成分比例,使地球生命得到了一个保护伞。

大气层中的氧气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臭氧,阻挡了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

大气层的存在,阻止了地球水分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使地球上有了对生物生存至关重要的水环境。

氧是一种活泼元素。大气层中的氧含量超过20%,但又不超过25%,对于生物来说,既保证了生物生存需要,又不会因为氧含量过高而危及生物生存。

大气层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纬度和高度上的温差,使地球上产生了各种气象现象,使地球表面各处环境趋于一致,保证了地表各处都有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大气层还是地球的保温层,还是温度调节器。在白天把多余的太阳热量反射出去,使地表温度不会太高,在夜晚又把白天得到的热量保留下来,让地表温度不会降低太多。

五、地球最高的大气层是什么?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3、中间层

自平流层顶到80km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

暖层它位于中间层顶以上。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

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六、地球大气层破了多少?

地球上空20千米至30千米的大气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雨云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和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在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类生

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器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证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

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七、地球大气层构造图?

大气层结构图中,横坐标代表大气温度,纵坐标为海拔高度。

根据大气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可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平流层以上的大气层统称为高层大气。

对流层在大气圈底部,平均厚度为12千米,主要特点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在这里发生,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离地面12-15千米,特点是海拔越高温度越高,原因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增温。因为上热下冷,天气晴好,适合民航飞行。

高层大气在离地面50千米以上到2000-3000千米的大气上界。随海拔升高,温度先下降(中间层),后持续上升(热层),至散逸层温度又变得非常低了。高层大气有电离层,有流星、极光,有人造卫星,还有我们的空间站。

这就是大气的垂直分层。

八、地球大气层的原理?

大气层(atmosphere),气象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体积成分:氮78%、氧21%、氩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还有水汽、尘埃、气溶胶及大粒度悬浮颗粒。由于地磁场的保护作用,使得大气层在太阳风及宇宙高能射线流的刮蚀作用下得以保存。

九、大气层离地球有多远?

最低是8公里左右。

大气层紧贴地面。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1、对流层: ‍

从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对流层。对流层的厚度随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约为15公里,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为8~12公里。

2、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5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平流层。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臭氧层就包括在平流层内,臭氧量从对流层顶开始增加,至22~25公里处达到极大值,然后减少,到平流层顶就微乎其微了。

3、中层:

平流层顶至85公里范围内称为中层,也称中间层。

4、暖层:

中层顶至800公里范围内称为暖层,也称电离层。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

5、逸散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逸散层,也称外层。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逸散层。

十、地球大气层分为平流层?

地球大气层从地表起垂直向上,大气层通常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1、对流层的高度是:0 km~7至11 km。

2、平流层的高度是:7至11 km~50 km。

3、中间层的高度是:50 km~80至85 km。

4、热层的高度是:80至85 km~800 km。

5、散逸层的高度是:800 km~2000 km至3000 km。

扩展资料

地球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7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