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起源?
鼓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深广的民族民间打击乐艺术,是人民群众最喜爱和最常用的文娱形式之一。鼓乐界权威人士吕英杰同志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发现,鼓的发明应该在据今数百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早期,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敲击兽皮鼓面发出的特殊声音来驱逐猛兽侵袭,以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加之鼓的声音酷似天上打雷的声音,因此在那个时期,鼓(声)也是原始人类生存下去的一种精神寄托。在人类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今,鼓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祭祀工具和传递信号鼓舞士气的重要工具,因此鼓(声)又是一种号角,伴随着人类一步一步走向新时期的文明。
传说远古时代伊耆氏有土制的鼓,是用草扎成的鼓槌敲击的。后来制陶技术的发明,土鼓一变为瓦鼓,空心木头的共鸣被发现,又出现了木框鼓。青铜时代有“铜鼓”、夏代有“足鼓”、殷商时代有“楹鼓”……鼓的种类不断变化,越来越多。《诗经小雅鼓钟》里“鼓钟钦钦,鼓瑟鼓琴。”古代弹奏琴瑟、敲击钟鼓等乐器,均称之为鼓。
据说外国古代有一位国王藏鼓93种之多。然而,中国鼓的种类恐怕不亚于这位国王所收集的。清代朱鍠《咏太平鼓》诗中,就出现了不少鼓的名目:
瓦腔革面古制移,炼铁糊纸凭胶麶。
非贲非鼗号曰鼓,金声革声齐奏之。
……
曾听腊鼓知春生,况复土鼓迎时鸣。
羯鼓催花石鼓猎,那及社鼓兴耕氓。
……
其中,“瓦腔革面”者即“土鼓”,“炼铁糊纸”者即“太平鼓”,“贲”为周代大鼓,“鼗”为波浪小鼓,腊鼓系一种细腰鼓,社鼓系一种祭神鼓,羯鼓系一种两杖鼓,石鼓系一种猎碣鼓,等等。期间,有一些鼓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称呼,据文献记载的不完全统计,各种名目的鼓在两百种以上,要把它理出头绪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到了清代中叶出现了鼓乐,它是以吹打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的一种概称,多数是从南北朝的十番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湖南衡阳以及北京、天津的鼓乐,在当地的器乐基础上,也接收了十番乐的影响。鼓乐团体称集、称社、称房,自娱性质的称集或社,从事婚丧喜庆的称房或社。随着鼓乐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鼓在中国礼乐制度、宗教祭祀、军事仪仗、民间艺术、风俗习惯、应用技术中的效用,得以充分表现,勾勒出一幅以“鼓”为中心的全景式文化图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风尚和心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