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富贵大气的诗句?

2024-04-09 11:07:09大气治理1

一、富贵大气的诗句?

五花马,千金裘。这个诗句富贵大气。还有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国古代诗词光辉灿烂,写什么方面的诗词都有。

二、大家能否给我的宝宝想个有寓意的名字!最好有古诗词出处?

之前一些回答,我列举了不少出自古诗词的名字,大家都觉得好听,但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考虑到姓。

比如,我曾给王先生的两个孩子取名(双胞胎),他希望简单大气寓意好,冥思苦想了一天,一个叫王从之,一个叫王任之。他非常满意。

之所以取“之”,因为王先生对这个“之”情有独钟,王羲之、王献之、王夫之等都是老王家的大儒,所以也希望孩子如前辈一般。

而“从之”,“任之”看似平淡,实则出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与“王”比较匹配。

但如果您姓“吴”或者姓“朱”,那用这名字就非常不合适了。所以,取名必看姓,了解这个姓的属性,历史,内涵等等,甚至有时候还考虑八字命理。

今天推荐一些姓与名比较匹配,寓意又美好的名字,希望给大家一些思路和参考。

姓杨,女孩:杨灵兮,“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姓张,男孩:张思义,“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姓张,男孩,张尽欢,“人生得意须尽欢。”

姓吴,男孩: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姓叶,男孩:叶素荣,“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姓江,男孩:江清月,“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姓江,男孩:江思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化用原文的“泳”)

姓陈,男孩:陈德邻,“德不孤,必有邻。”

姓陈,女孩:陈知礼,“不知礼,无以立也。”

姓黄,男孩,黄叶华,“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反衬)

姓周,男孩,周维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姓周,男孩,周维翰,“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姓周,女孩,周梦蝶,“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周梦蝶)

姓曾,女孩,曾云归,“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多音字)

姓何,女孩,何田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姓苏,男孩,苏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当姓与名字相对匹配,有关联的时候,这样的名字具有独特性,即使重名,其寓意和境界还是略胜一筹的。

写了这么多,希望有个赞啊!

三、诗词古经寓意好的词?

寓意好的古诗词取名

梓萌:雅致而美好,乖巧秀丽。

君怡:格调高雅,心情愉悦,喜乐安宁。

泓嘉:内涵充盈,清净如一潭清水,和乐美好,具气质万种而雍容端庄的吉祥富态感。

梓滢:福瑞大气,灵动优雅。音律曼妙,如水一般灵动。

子岚:贤淑女子,清新、明亮;“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

四、做人格局大气的诗词?

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提现了做人的格局大气,内容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古代哪一位诗人的古诗词显大气?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六、高端大气华丽的古诗词有哪些?

谢邀

历来诉说大气的诗词,一定离不开春江花月夜。

初唐时期诞生了一位名叫张若虚的诗人,他带来了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里有着另一种冠绝天下的天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两句诗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即初唐的背景。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页。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将中国带上巅峰状态。而初唐和盛唐间又有着区别,初唐是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一切都在为盛世做准备。但盛唐在光鲜亮丽的外表后,却能嗅得一种奢靡的气息。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我们就能清楚地感知这一点。所谓物极必反,盛唐,就如《红楼梦》中的贾府一样,在繁荣中没落。而张若虚所处的初唐为他营造的是一个广阔,充满了生机与力量的时代环境。大唐中的“大”即是一种胸有万物,心怀天下的气象。这种大环境下的人,更容易有大格局,大视野。张若虚能在江畔追溯发问人类的起源、宇宙的开始,就一定能隐约感知到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开始。

所谓地利,就是“春”“江”“花”“月”“夜”,关于这五个字怎样断句的问题,我更倾向于将它分为五个意象——张若虚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来到江畔,看江水绕芳甸,看明月照鲜花。开头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一个气势宏伟,流光溢彩的画面中去。这样美妙绝伦的意境最能催生一个人的哲思。但光有这些还不够,真正深远地禅境,需要一个空明的环境,因此就像蒋勋先生所说,此时此地,这些景色又开始在张若虚的眼里做起了减法。“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色如白霜,所以即使在空中流动,也似乎是静止的。这是哲思诞生的准备——静。“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水天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圆月高悬,淡若烟雪,这是哲思诞生的前调——空。接下来两句,对天发问,一切都水到渠成。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开始照耀着人?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评屈原的《天问》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不管是屈原还是张若虚,他们所问出的问题都是无法探解的谜,可也正因为如此,“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两句才能振聋发聩,有一种亘古的大宇宙意识。

人和,就是张若需本人的才气和胸怀,“大家”历史上从不缺少,而能以孤篇成大家的,实在凤毛麟角。或许他的作品,只是未被人关注,未必比其他人少。但其作品中,表现的心境和胸怀,力压众人却是无可争辩的。作品角度能上升到宇宙洪荒的真的不多,而能将追问推向深刻和极致的少之又少。广为流传的苏子《水调歌头》中有一句,“明月几时有”看似问的超然物外,但后一句,“把酒问青天”虽也是问天,但从潇洒轻松的苏子口中问出,就缺少了厚重的力道。而《诗经》《黍离》里,重复三遍问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余党绪先生在思辨读本里评价,“这一问,问的是苍天,但归根到底,问的是自己。”好不容易有了思考生命的想法,却终究问的是自己是谁,与张若虚相比,胸怀格局难免相形见绌。为何?因为张若虚问的,是人类是何时出现在江畔,是朗月何时散发出光芒,一种回溯人类乃至宇宙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直入心扉。

这样有力的天问抛出后,一般人很难收尾,因为往后的每一句都可能成为画蛇添足,张若虚却很淡定,他马上笔锋一转,归于平凡和实际。闻一多先生说他无忧愁也好,李泽厚先生说他有忧愁也罢,都无关紧要了。张若虚自己也是一笑置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太复杂的他不知道,但人类和江月的存在都是绵延长久的。太广阔的思考容易产生孤独感,自然而然地,由月生情思。

如此一来,这一极具价值和内涵的天问,就自然地被含在全文里。《春江花月夜》惊艳的地方太多,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全诗最令我叹服的就是这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4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