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啊?
一、大气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啊?
作为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也对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做过很多研究,问过很多学长学姐以及一些导师的看法,现在的大气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基本上认真找肯接地气的话都能找到工作,当然,这也是因为每年这个专业的应届生比较少的缘故。
大气科学主要就业就是气象局了,想进气象局的话学校主要是南气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过不像金融或信息科学之类的学科,各种名校和一般学校满足各层次的学生,大气科学除了南气院这所最大的学校之外,第二集团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都处在相似的分数段,拉不开大的层次差距。
现在数值预报取代预报员的趋势很明显了,我觉得学大气科学进气象局不是很有前途。待遇也上不去,除了近几年气象局下属防雷部门的收入在当地可以达到中上以外,其他人员包括预报员都是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另外大气科学专业毕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工作地点方面也很重要。
大气科学次要就业就是科研机构了,从国家级到地区级、省级、各细分领域的研究所,比如中科院大气所、气科院,各种海洋、台风、干旱气象研究所。成绩好,觉得自己适合做学问搞研究的可以考虑。不过做学问很枯燥,一定要自己有兴趣、有能力才好选择这条路。
再次就是一些机场的气象站,有时会招人,待遇会不错吧,我不十分了解,比较小众。
这些就是我所了解的大气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建议,希望能够帮到你。
二、2021最高国家科技奖得主获奖事迹?
202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庆存:洞察风云,只因祖国和人民需要。
寄语
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100岁生日。作为一名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祝愿党领导祖国走向繁荣昌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我知道,这条道路注定会非常艰苦,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我虽然已经85岁了,但将继续心无旁骛做好科研,在有限的岁月里为党、为国家多做一些事,多培养一些科研人才。
——曾庆存
2021年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走下领奖台,他激动地说:“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和国家用心培养我,又给了我如此高的荣誉,我将竭尽所能,义无反顾,为祖国的气象科研贡献力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今年已经85岁的曾庆存一直用《滕王阁序》中的这段名句勉励自己:青灯伏案、洞察风云。
1935年,曾庆存出生在广东阳江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曾明耀很重视教育,虽然生活艰难,但坚持着供曾庆存和哥哥读书。兄弟俩品学兼优。1949年,阳江解放,一支由中国共产党党员为骨干的工作队来到曾庆存的家乡。“工作队员鼓励我们学生继续好好念书,农民继续好好种地,有困难可以随时找他们。”曾庆存说,村里一名脾气暴虐、游手好闲的“混混”,自此也开始变好,竟然扛起锄头下地干活了,这让曾庆存对共产党充满了好感。
1952年,曾庆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急需气象科学人才。曾庆存入学后不久,北大物理系安排一部分学生改学气象学专业,他毫不犹豫报名了。“我来自农村,知道天气对农业的重要性。”临近毕业,品学兼优的曾庆存被选派前往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
1956年,转入留苏预备班前的一个晚上,曾庆存铺开信纸,掏出蓝色钢笔,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出身农家,没有党,没有新中国,我根本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党待我如同母亲。我渴望她拥抱我。”回忆起当时的心境,曾庆存说:“我告诉党组织,未来不论身在何处,我的心一直在祖国,会永远跟党走。”当年,他的入党申请就被党组织接受。
带着坚定的信念,曾庆存来到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师从著名气象学专家基别尔。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白天上课,晚上还要跑去计算机房测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前苏联学习期间,曾庆存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的方法,大幅提升了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如今,基于原始方程的数值预报已成为全球气象预报的主要方法。
学成后,曾庆存决定立即回国。踏上祖国大地的那一刻,他觉得无比踏实,写下一首《自励》诗:“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
1970年,曾庆存被急调参加气象卫星研制工作,他以最快的速度、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卫星工程和空间遥感研究。四年后,他发表长达30万字的专著《大气红外遥测原理》,为利用卫星进行气象监测打下了理论基础。直到今天,这一理论都没有过时。
曾庆存的研究,真正实现了“洞察风云”。凭借数值预报和气象遥感技术的成功应用,如今,我国的气象预报准确度、分辨率和精细化水平都已经位于世界先进行列。2016年,世界气象组织授予曾庆存该组织的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2020年1月10日,他又摘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尽管已经站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学术高峰,85岁的曾庆存仍然坚守科研一线。在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科研楼的8层,曾庆存有一间大约20平方米的办公室。只要身体允许,没有出差,他肯定会来办公室,看看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进度,听听他们的想法。他还带着2名研究生,学生们的成长牵动他的心,“现在外界的诱惑太多,但是做学问真的要静下心来,不能浮躁,要持之以恒。”他勉励学生。
2007年起,曾庆存一直倡导并参与我国自主研制地球系统模式的工作。他说,每年气候灾害都会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如果能实现对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远气候的预测,就可以为国家减少数以亿计的人力物力和经济损失。2011年,“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正式获批建设。今年,这个“大科学装置”就将在怀柔科学城投入试运行,“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到时候我想去现场看一看这个装置。”曾庆存说。
三、大气科学的前景如何?
前景不错。
作为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也对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做过很多研究,问过很多学长学姐以及一些导师的看法,现在的大气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基本上认真找肯接地气的话都能找到工作,当然,这也是因为每年这个专业的应届生比较少的缘故。
大气科学主要就业就是气象局了,想进气象局的话学校主要是南气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过不像金融或信息科学之类的学科,各种名校和一般学校满足各层次的学生,大气科学除了南气院这所最大的学校之外,第二集团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都处在相似的分数段,拉不开大的层次差距。
现在数值预报取代预报员的趋势很明显了,我觉得学大气科学进气象局不是很有前途。待遇也上不去,除了近几年气象局下属防雷部门的收入在当地可以达到中上以外,其他人员包括预报员都是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另外大气科学专业毕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工作地点方面也很重要。
大气科学次要就业就是科研机构了,从国家级到地区级、省级、各细分领域的研究所,比如中科院大气所、气科院,各种海洋、台风、干旱气象研究所。成绩好,觉得自己适合做学问搞研究的可以考虑。不过做学问很枯燥,一定要自己有兴趣、有能力才好选择这条路。
再次就是一些机场的气象站,有时会招人,待遇会不错吧,我不十分了解,比较小众。
这些就是我所了解的大气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建议,希望能够帮到你。
四、中科院大气所读研好吗?
读研好。
硕士则有相当一大部分去了xx省气象局、xx市气象局。气象局的核心工作是业务和值班(大概率是要值夜班)。此外,还要写各种报告、学习各种文件。需要注意的是,气象局是业务部门,并不是搞科研的地方,不具备搞科研的硬件软件。中国气象局下属的一院八所倒是科研部门,除了一院即气科院之外,其他八所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五、琚氏名人?
琚立铭
(公元1945~今),河南济源人。著名地方公务员。1965年7月参加工作,196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专业。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八届省政协常委。
琚存旭
(生卒年待考),著名律师。律师乾坤律师事务所主任,法学硕士,北京市十佳律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府推荐的涉台业务律师。
琚清林
(公元1938~今),河南济源人。1961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分配至海军南海舰队文工团,任演员兼声乐教员。1973年转业到河南大学艺术系。曾任河南大学传统音乐教研室主任暨民族声乐研究室副主任,声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伎音乐学会理事,河南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声乐教育学会会长等。
琚行松
(公元1972~今),湖北黄梅人。著名化学专家。2000年7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应聘唐山师范学院,创立了“唐山师范学院化工新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琚成林
(生卒年待考),河南省老年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
琚平和
(生卒年待考),人民日报社人事局局长。
琚少文
(公元1940~今),安徽桐城人。高级经济师。1966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任马鞍山五交化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金百大厦书记。《预测》杂志社预测网络成员。国家兵工部统计协会会员,市经济协会、商经协会理事,省储运协会常务理事,省《物流与安全》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
琚建英
(公元1954~今),山西壶关人。著名基础教育家。山西省壶关县固村乡因村小学中心校长,小学一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将"把爱心献给每个学生,用爱心感化每个差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所带班学习成绩平均分达到83,7分,进入全区"双优"班集体。
琚贻桐
(公元1956~今),女;北京人。著名基础教育家。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幼教研究室任主任,曾任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民代表,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教科委员会委员。198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
琚建华
(公元1956~今),云南昆明人。著名气象学专家。教授,博士。1978年2月~1982年1月,在云南大学读本科。1982年2月~1984年12月,在中山大学天气读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1998年4月,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系任教;1993年2月~1994年2月,英国里丁大学气象系访问学者;1998年4月~2002年4月,云南大学理学院院长。1996年8月~1999年9月,在中科院大气所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10月~2001年2月,美国海军学院气象系博士后;2002年4月至今,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琚春华
(公元1962~今),著名教育家。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科技处处长。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中国商业自动化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琚宣文
(公元1963~今),安徽桐城人。著名地矿专家。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硕士。高级工程师。兼任淮北市烈山区政协常委,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主要工作在煤炭生产、科研第一线。十五年来,对研究矿井地质、构造地质、煤层气质及技术经济等相关课题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通过矿井地质工作,获得断层与层滑构造组合形式,层滑构造微观形成机制及层滑构造是引起煤层流变的主因等认识,并取得系列发展。处理过多项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问题。参加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已通过鉴定,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的《海孜煤矿断层层滑构造发育规律分析及其技术经济效果》获安徽省地质学会、煤炭学会专委会优秀成果二等奖。提出的《加强构造复杂块储量分析,提高采区回采率》等四项技术改进项目获市局以上等级奖,其中一项还获得安徽省十万元以上的济效果荣誉证书。根据煤矿生产实践提出了一套处理、预报地质构造的方法——复杂构造整体分解综合法、地质规律递进预测法和地质工作循环反馈法。上述成果和方法已在实践中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五百余万元,并为矿井生产勘探资料合理解释提供依据。1997、1998年分获淮北矿区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知识分子等称号。先后在国家有关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地质规律递进预测是矿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等三篇论文入选《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及《中国知识经济文选》等书。个人辞条入选《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等辞书。
琚红征
(公元1965~今),浙江兰溪人。著名摄影家、画家。兰溪日报编辑、记者,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金华市美协会员,国画以山水见长。
琚宜太
(公元1971~今),安徽桐城人。著名地质学专家。工程师、博士。第十九次南极科考队陨石猎人队队长,现任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州)副院长。
琚成星
(公元1992~今),山西太原人。非著名摄影师,2013年3月18日创立微诺摄影会馆
六、大气科学专业难度?
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学科,涉及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等领域。难度因个人而异,但一般来说,大气科学专业具有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一些可能增加大气科学专业难度的因素:
数学要求:大气科学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对于一些高级课程和研究领域,可能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物理学知识:理解大气动力学、传热传质、辐射等基本原理需要一定的物理学知识。掌握这些概念和原理可能需要投入较多的学习和实验实践。
数据处理与计算能力:大气科学涉及大量的气象数据收集、分析和模拟。掌握相关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机编程技巧(如Python、R等)对于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必要的。
实地观测和实验室实验:大气科学的一部分研究需要进行实地观测和实验室实验,可能需要面对复杂的实际环境和观测技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