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雾霾上采取的具体做法
作为市民也要尽量少开私家车多主动做出低碳环保行为,多使用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雾霾天气发生后,政府建议市民尽量减少出行和户外逗留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要动用科技手段,用人工降雪或人工降雨的方式,来减少极端天气对城市生活居民的影响。
治理“病态”空气,不仅关乎决策机制问题,更是对民生取向的拷问。环保部门不能只当生态修复和事故处置的“消防队”,也不能只当严防死守环境风险而疲于奔命的“守门员”,环境保护必须充分介入到工程审批、发展规划、经济政策之中,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平时要加强执法监管,对有污染的企业进行监管,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彻底整顿治理,对那些落后的产能,必须关停淘汰出局。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迫在眉睫。治理空气污染,减少雾霾发生,不仅是政府责任,更是公民义务,仅靠政府单兵突进始终势单力薄、难以奏效,亟须民众的大力支持和全力参与,只有共同推进空气“净化工程”,举全国之力,才能根治雾霾威胁,才能使我们的地球慢慢绿起来,天空才会再现明媚透彻。
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考核有什么组织进行
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为实现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1]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